龚黄吁已远,循吏舍公谁。
卧辙留行色,归装减到时。
朝争驰荐剡,郡议立生祠。
寂寂燕台客,难酬国士知。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龚黄吁已远,循吏舍公谁。

  • 关键词:龚黄、循吏、舍公(指舍弃自己)
  • 注释:龚黄是唐代的一位名臣,其忠诚和正直为后人所敬仰。这里的“龚黄”可能指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或是理想中的政治官员形象。“循吏”则是指那些遵循传统道德和法律的官员。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放弃个人私欲,坚持原则和职责的官员的尊敬。
  • 分析:诗人通过对比龚黄的理想和政治上的成功人士(如循吏),来强调真正的政治成就应建立在服务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而不是个人名利的追求。

2. 卧辙留行色,归装减到时。

  • 关键词:卧辙、归装
  • 注释:这句描述了李正斋在旅途中的一幕——他停下马车,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准备收拾行李,准备返回。这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对所经之地的关注和尊重,同时也显示了他谦逊的态度,没有因为暂时的停留而忘记自己的使命。
  • 分析: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李正斋的职业素养,也表现了他对旅行目的地的尊重和好奇。

3. 朝争驰荐剡,郡议立生祠。

  • 关键词:朝争、驰荐、生祠
  • 注释:这里涉及到地方官员之间的竞争,即争夺声誉和赞誉。”驰荐”可能是指迅速传播好名声的行为,而”立生祠”则是建立纪念性的祠堂以纪念某人的贡献。
  • 分析:这一部分描绘了地方官员如何为了个人或集体的名誉和利益而斗争,以及他们可能会采取的一些手段,如建立纪念碑来纪念他们的功绩。

4. 寂寂燕台客,难酬国士知。

  • 关键词:寂寂、燕台客
  • 注释:燕台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或者象征,代表着孤独和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这里的“寂寂”形容李正斋作为一位远离朝廷的官员,感到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难酬国士知”反映了尽管他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却难以得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
  • 分析:通过描绘李正斋在偏远地区的孤立无援和对未被认可的失落感,诗人表达了对那些未能得到公正评价的贤才的同情。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李正斋的描写,展示了古代官员的生活和心态。从对理想的追求到对个人名誉的执着,再到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感受,每一部分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深入挖掘,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也能更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