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泓
【注释】 1. 灯夕:指七夕之夜,即农历七月初七。悼感:哀悼伤感之意。 2. 浓熏:浓烈的香气。小像炷牙香:用象牙制成的香炉里燃着香料。 3. 步月:踏在月光上。邻娃:邻家的小女孩。过影堂:经过月亮照耀下的影子。 4. 曾执:曾经握着。绣缄:封在丝织品中的信笺或书信。称弟子:自称学生或晚辈。 5. 独揩:独自擦拭。清:清澈透明。泪两三行:眼泪流了两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作品
诗句释义:碧绿色的小竹丛生在门前,杏树压着墙头,墙边的小路枕靠着银亮的池塘。 1. 关键词解释: - 碧筱:碧绿色的意思,通常用于形容颜色鲜艳或生机勃勃。 - 当门:正对着门,形容位置靠前。 - 杏压墙:形容杏树长得很高,甚至压到了墙头。 - 银塘:指清澈如银的池塘,常用以描绘宁静美好的环境。 - 心知:内心知道,表示对某种情况有预感或理解。 - 刘晨:传说中的仙人,常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
诗句解释: 1. 病辍梳头不看春 - "病"意味着身体不适或精神不振,而"辍梳头"表示停止梳理头发。"不看春"则可能暗示着对春天的冷漠或厌倦。 2. 卧闻笳鼓咽城闉 - "卧闻"指的是躺在床上听到的声音,"笳鼓"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军中,发出的声音低沉、悲壮。"咽城闉"描述声音在城墙下回荡的情景,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3. 悬知户外萧郎过 - "悬知"表示猜测或预见
【赏析】 《灯夕悼感》诗共四句,首联写城隅草树悲风之声;颔联点出“纱灯”二字,回忆往昔烟月下红莲双引到园中的情景。颈联写灯夕的哀思。尾联抒发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全诗以凄切哀婉的调子,表达了诗人对故去妻子的无限深情和怀念。 “城隅草树响悲风”,城隅即城外,城外草树因秋风而发出悲鸣的声音,这声音是诗人听到的第一声秋的讯息,也是他内心哀痛的一个信号。“一点纱灯耿殡宫”,这是诗人看到的一点灯火
注释: 1. 此夕灯前奠枣修:此句描述了诗人在灯下为逝去的亲人举行祭祀的情景,其中“奠枣”意为祭品,“修”即修整。 2. 缟衣群婢上空楼:缟衣,指白色的衣服,这里形容女子穿着白色的礼服;群婢,指一群婢女。 3. 羡人桩束灯街走:羡人,羡慕之人,指诗人自己或其他哀悼的人;桩束,整理、约束;灯街,指街道上的灯光。 4. 闷向灵筵泣不休:闷,形容心情沉重;灵筵,指的是供奉死者的祭坛或灵位;泣不休
【注释】 椒浆:指椒酒。调药惯:调制药酒的熟练技艺。 【赏析】 这首《灯夕悼感》诗,是诗人在灯节之夜对已故妻子张氏的怀念之情。 首句“椒浆浅注勿盈卮”,点出节日的喜庆氛围和饮酒的情景。椒浆,即椒酒,是一种以椒(花椒)为佐料的美酒。这里用“浅注”来形容斟酒时斟得不多,而“勿盈”则表明不要溢出杯子。这两句写出了节日欢庆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孤寂。 第二句“糕碗仍添蜜一匙”
【注释】 灯夕悼感:点明题旨,表达对亲人的哀悼之情。云母灯球:佛教法器,形状如灯,有光泽。施佛前:供奉佛前供佛用。羸(léi)姿:指身体虚弱的样子。搴帏(qiān wéi):撩起帏幔。无分:不能分辨出。看第二年:希望明年能好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灯节之夜思念亡妻之作。全诗写尽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离别的感慨,以及对亡妻的无限哀思。首句写佛前的云母灯球;二句写自己买灯的情景
诗句解读 1. 飘扬巾帔喜难禁: “飘扬”描述的是衣带随风飘动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飘逸、自由的状态。而“巾帔”在古代多指妇女的头饰与衣服,这里可能是指女子穿戴的服装或者装饰品。整体上,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女子因喜庆之事而显得非常高兴,无法自抑的场景。 - 关键词注释: - 飘扬:形容动作轻盈、自由。 - 巾帔:古代女性所戴的头饰和服饰,可能指的是女子的装束。 - 喜难禁:喜悦得难以控制自己的心情。
【释义】 铜绿(铜的绿锈)春衫(新做的春衣)乍剪裁(刚刚剪裁),称心花样称身材(看合身不合身)。 迎春过后无心著(不再穿),道与西邻一样来(跟隔壁邻居穿得一模一样)。 【赏析】 此诗写一女子新制春装,自比邻女。首句“铜绿春衫乍剪裁”,写新衣剪裁时用铜绿涂染。铜绿是一种颜料,这里借指衣服上的斑驳色迹,以表现衣服的陈旧,突出其新制之特点。次句“称心花样称身材”,言衣服既新颖又合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灯夜记言(注释:在灯下谈论) - 灯前狂眼骤开明(注释:在灯光下,我眼中的光芒突然明亮起来) - 顿有同时两玉人(注释:忽然间,出现了两位如同玉一般美丽的女子) - 粲社未须三女并(注释:璀璨的星辰不需要三个并列在一起) - 云端唤出月娥身(注释:云端中呼唤出了月亮女神的身影) 译文: 在灯光的照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