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泓
【注】:奉寿寒溪陆先生八旬初度二章 率用本家事而末句乃放翁诗也两翁名德高怀无不相似又皆身历六朝若符节云 蒲柳迎秋不待黄,饱霜松柏正苍苍。归朝誉自倾吴隽,避世情终慕楚狂。操茗岂能趋长史,击鲜初不溷儿郎。何年小隐还城市,萧寂门庭日月长。 注释: 1. 蒲柳:泛指草木。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黄:秋天的黄色,这里指秋天的颜色。2. 饱霜松柏:形容松柏经霜后依然苍翠,象征坚韧不屈的品质。3. 归朝
这首诗是杨基为杨子常题写的《文水画吴中山水其四》的第四句。 逐句释义: 1. 钟响来孤艇,渔歌入短垣:随着钟声的到来,一艘孤独的小船驶来;渔船上传来悠扬的歌声,仿佛进入了围墙。 2. 山光杂湖影,摇荡画阑干:山色与湖影交相辉映,如同在画中的栏杆上摇曳生姿。 译文: 随着钟声和渔船的歌声,孤独的小船划来,湖面上的山光和湖影交织,宛如画中的景色在栏杆上摇动。 赏析:
注释: 碧虹:指桥上彩虹。 平湖:平静的湖泊。 远岫(xiù):远处的山峦。 门影:指桥上的影子。 五十三明镜:比喻湖面像一面大镜子,映照出许多山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文水画中的吴中山水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文水画中的美景呈现给了读者,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其中的意境之美。 首句“碧虹跨平湖,远岫参差映”,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彩虹横跨在平静的湖面上
注释: 1. 柳边渔艇罾罶歇,洲上人家约略斜。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渔船停在柳树旁,渔人在船上休息。远处的江面上,洲上的人家轮廓隐约可见,显得有些倾斜。 2. 落日雁行千片下,苍苍未见有芦花。 - 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大雁排成整齐的队伍在天空中飞翔。然而,在这片美丽的风景中,却看不到芦苇的影子,可能是因为芦苇还没有长出水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作品的格调趣味的能力。 【译文】 醉色在风中逐渐减淡,茶香在雨后渐渐浓郁,看着镜中的妆容仍把扇子展开,我们相对坐在一起,只闻炉香袅袅。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杭州闲居期间所写。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生活画面。首句“醉色”二字点出诗人此时正陶醉于酒中。“风前”两句,写酒意渐浓,诗人又添饮一杯。第三句“看妆”
注释: 身到山中几十回,指作者多次游览吴中山水。山之面目求全开,意思是说在山外看山里,才能发现它的全貌。玲珑破碎来,形容山的景色变化多姿,美不胜收。 译文: 身到山中几十回,山之面目求全开。 如今山外看山里,始觉玲珑破碎来。 赏析: 这首词是写自己游览吴中山水的经历和感受。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经历了从进入山中到出来后的变化。一开始,他看到山的全貌,觉得非常美丽。后来,当他站在山外观察山里时
枫桥:位于苏州市西郊,横跨运河。 殿夹深林几岫青:殿宇被深深的树林环绕,有几座青山隐约可见。 门临流水两桥横:门前有一条小溪,溪上有两座桥横跨其上。 何时杖策寻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手持手杖去寻那明亮的月光呢? 来听莲花塔下经:来到莲花塔下,聆听佛经
独酌 旅酒冲愁薄,庭梅寓赏孤。 偶来清月伴,惟与博山俱。 注释:独自饮酒,以酒消愁(“冲”通“舂”,意为用酒浇灌),庭院里的梅花寄托了个人的孤独感。偶尔来些清凉的月光陪伴,唯有博山炉与我相伴。 赏析:此诗描写诗人在孤独寂寞中借酒消愁的情景。首句写自己独自饮酒,以酒浇愁;第二句写自己寄情于庭中的梅花;三、四句写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偶尔月光的陪伴,最后又提到博山炉。整首诗意境凄凉
【诗句释义】 良宵已订酒重携,偿补从前困雪泥。 巧历若为添韵事,能诗谁不快新题。 何当苦雨坚相妒,始信狂春误见迷。 从此追欢遣幽兴,莫凭风景浪推挤。 【译文】 良宵已经约定好,再次饮酒共赏明月。 为了弥补以前困顿的生活,增添新的诗意。 谁能写出这样的佳作?让人心情愉悦。 何时才能让风雨相妒,不再迷失方向。 从此追求快乐,摆脱忧愁,尽情享受美景。 不要被风景所困扰,浪费宝贵的时光。 【赏析】
译文: 羞于看青鸟送来的信笺,遵路何当便揽祛。 后悔曾窥探笔墨砚台,如今才知道君的裙裾。 小姑解笑朝妆懒,中妇偏知夜阁虚。 等到走桥灯月夜,不妨微步为郎迂。 注释: - 羞看青鸟寄来书:羞于看青鸟送来的信笺,指收到情书。 - 遵路何当便揽祛:遵路(遵循道路)何当便揽祛(抓住机会)。 - 妾向曾窥笔砚:妾曾窥探过笔砚。 - 愁君今始悟裙裾:愁君(指妻子)现在才懂得我的裙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