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泓
【注释】 青鸟:指书信。病耗:病故的消息。惹伊:使对方。愁绝:极度忧愁。生怜:更引起同情。今朝:今天。当窗见:对着窗户看见。已试梳头:已经试着在镜子前梳理头发。 【赏析】 “青鸟闲将病耗传”,诗人用青鸟传递消息,以寄相思之情。青鸟本是西王母的使者,传说中能飞到天上去给西王母捎个信儿。这里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惹伊愁绝转生怜”,青鸟把噩耗带给妻子后
杂记其六 (丙寅年) 墙阴绕遍却空还,烟树红扉不启关。 注释:围墙的影子在四周徘徊,但最终又回到了起点,周围的风景如同烟雾中的树木一样,红色的门扉紧闭着,没有开启的迹象。 译文:围墙的影子在四处徘徊,最后又回到了起点,周围的环境如同烟雾中的树木,红色的门扉紧闭着,没有开启的迹象。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围墙的影子、烟树和红扉,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变化
【注释】 1、杂记 其七:指元好问的诗集。丙寅年为金哀宗天兴元年,即公元1232年。 2、花间滴泪频:在花丛中流泪,形容伤春。 3、断肠滋味:极度悲伤痛苦的心情。 4、匆匆风影:飘忽不定的行踪像风的影子一般,这里指游子。 5、尚自回头嘱付人:尚且回过头来嘱咐别人。 6、赏析:此诗以“花间滴泪”起笔,以“尚自回头嘱付人”作结。全诗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首句用拟人的手法
【注释】丙寅年:指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玉杵:捣药的玉制的杵。擎将:举起,扛着。蜀道行:即蜀道难,泛指南方险峻的道路。云英:仙女名,传说她曾为汉武帝炼丹。成都:四川的古称,今四川省成都市。未称:不称心,不值得。琼浆:美酒。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捣药用的玉杵比作勤劳勇敢的劳动者,赞美他们的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形象鲜明生动
手把琼钗叩绿筠,一声凄调激芳唇。 萧郎半月无归讯,便似回文织恨人。 注释: 琼钗:指精美的发簪,这里代指女子的首饰。 绿筠:指翠绿色的竹杆。 凄调:形容歌声或乐曲哀婉动人。 萧郎:古代用“萧”字来形容男子清高、孤傲的品格,此处泛指男子。 无归讯:没有回家的消息。 便似:似乎像。 回文织恨人:意指将“恨”字反转过来读就是“人”字,形容思念之情如同织成的衣服一般紧密,无法解开。 赏析:
【注释】 和:应和 于氏:指于良史 秋词:秋天的诗 缺月横窗烛未销:缺月横窗,即缺月如钩。 卧闻清露滴寒蕉:卧着听到清露打在寒蕉叶上的声音。 别梦:别离之梦 悠扬:悠远 飘何处:飘向哪里。 谁:谁把 愁魂:忧思的魂魄 为一招:作为一挥手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与友人于良史同游西湖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意境幽美,含蓄深婉。 首句点明时间是“秋词”,地点是“秋夜”,用一“横”字
【注释】: 白描:指绘画或写作时不设色,只用墨线勾勒出对象的形神。 纨扇:有花纹的丝织物制成的扇子。 湘筠:湘江一带所出产的竹子。 鬓影斜笼浅露唇:鬓发被斜着罩在额前,露出微微上翘的红润的双唇。 掩敛:收敛、抑制。 羞忸:羞愧而局促不安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和于氏秋词之二十三,以写女子的娇艳美丽和羞涩情态为题,全诗语言清丽自然,风格婉约清新,富有情韵美。 首句“白描纨扇夹湘筠”
杂记 其三 (丙寅年) 灯边调笑酒边嗔,寒透罗衫十月春。 爱问插花时势样,阔眉松髻似何人。 译文注释: 灯下与朋友嬉戏谈笑,酒后便相互发怒,寒气穿透了轻薄的罗衣,到了十月,仍像春天一样。 喜欢询问插花时的姿态、样式,看到那些女子,都像古代美人一样,宽宽的眉毛,松松的发型,真不知是谁。 赏析: 《杂记》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作者在灯下和朋友们欢聚一堂的情景,以及他欣赏插花时的姿态、样式
注释:半睡花冠疲倦未除,枕头棱角上滑落了发簪。玉郎何处悄悄来到,笑着招呼回灯整理翠绿的衣裾。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诗中描写了一个女子在秋夜里思念远行丈夫的情景。首句“半睡花冠倦未除”,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夜里思念远行丈夫的情景,她半睡半醒,头发散乱未梳,花冠已经脱落。第二句“枕棱钗溜点罗袪”,进一步描绘了她思念丈夫的痛苦之情。第三句“玉郎何处潜来到”
注释:绿珠歌篴截秋云,月皎霜高乍破唇。 这是在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绿洲上的歌声和秋云相接,月光明亮,霜气高升,仿佛要冲破嘴唇。 吹动客肠幽怨事,却凭风寄桂堂人。 秋风中的歌声触动了诗人的心事,他想要通过诗歌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远在他乡的朋友。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秋日感怀之作,通过对秋云、月亮、霜气等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词中运用了“绿洲”、“歌篴”等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