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端
【注释】 风韶雨润催花候:指春风和细雨滋润着大地,催促着花开。 桃蹊杏陌:泛指春日里盛开的花卉小路。 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匆匆去、那人信否:意谓匆忙离去的人,你是否相信呢? 襟泪渍、粉香依旧:指衣襟上还沾染有落花的泪水,而香气依然未减。 单衣煮酒: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用酒来煮东西吃。重来后:再次回来之后。看承人瘦:照顾、养活了别人,自己却因此而消瘦。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
【注释】 浣溪沙:一种词牌名。过雨园林绿渐浓,过了雨的园林里的树叶颜色渐渐变得浓绿。晚霞明处暮云重,夕阳映照的地方有薄暮的云彩。小桥东畔再相逢,在小桥西边再次相逢。睡起未添双鬓绿,睡醒了还没有长出新的黑发就变白了。汗融微退小妆红,汗水使皮肤略微发红,化妆时用的胭脂也微微脱落了一些。几多心事不言中,许多心事没有说出,但已经在心里酝酿。 【赏析】 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朴素无华的手法
《菩萨蛮·其二》是一首由清朝朱祖谋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1. 诗词原文: 倚阑闲捻生绡扇。新凉庭户微风转。 疏雨断檐声。淡云开晚晴。 2. 译文注释: - 倚阑闲捻生绡扇:靠在栏杆上,轻轻摇弄着手中的生绡扇。 - 新凉庭户微风转:新换的凉风使得院门微微转动。 - 疏雨断檐声:稀疏的雨打在屋檐上,发出断断续续的声音。 - 淡云开晚晴:淡淡的云朵散去,晚霞映照出晴朗的天空。
这首诗是一首词,名为《琴调相思引·其一·临别余干席上作》,作者是苏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拂拂轻阴雨曲尘。小庭深幕堕娇云。好花无几,犹是洛阳春。 - 注释:轻轻的细雨洒落在庭院中,使得地面上的尘埃都被打湿了,仿佛在下雨。庭院中的深帘被风吹得飘了起来,遮住了娇媚的云朵。春天来了,花儿盛开,但是数量很少,还是像洛阳一样美丽。 燕语似知怀旧主,水生只解送行人。可堪诗墨,和泪渍罗巾。
注释: - 雪里珠衣寒未动:穿着用珍珠装饰的衣裳,即使在寒冷的雪地里也感觉不到寒冷。 - 雪后清寒,惊损幽帷梦:雪后的寒冷让诗人的幽居之梦都受到了惊吓,难以入睡。 - 风撼海牛帘幕重:风吹动海兽形状的帘幕,使它们重重地垂了下来。 - 画檐冰箸如流汞:画檐上的冰柱像流动的银汞一样晶莹剔透。 - 一穗香云佳客共:一位佳宾(贵宾)与一穗飘落的梅花香气相伴。 - 溜溜金槽,政尔新词送:溜滑的金槽子
注释: 绣罗裙上双鸳带。年年长系春心在。梅子别时青。如今浑已成。 美人书幅幅。中有连环玉。不是只催归。要情无断时。 赏析: 《菩萨蛮·其二》是一首描绘离愁别绪的词。此词通过描写离别前后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爱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之情。 第一句“绣罗裙上双鸳带”,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绣罗裙上装饰着双鸳带,象征着离别前的温馨与幸福。双鸳带象征着夫妻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依赖
【注释】 二色莲:指荷花有红、白两色。 藕花亭上,无尘无暑,滟滟一池秋韵。绿罗宝盖碧琼竿,翠浪里、亭亭月影。 藕花:荷花的别名。亭:即凉亭。 无尘:没有风尘。无暑:不热。 滟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绿罗:绿色丝织品,泛指荷叶。 宝盖:用翡翠玉石镶嵌成的伞形装饰物。 碧琼:青绿色的玉。 竿:竹竿。 翠浪:浓绿色的水面波浪。 亭亭:形容荷花挺拔直立的样子。 牙床:象牙制成的枕头,这里代指枕头。酒醒
诗句原文: 雨声不断垂檐竹。清歌唤起清眠熟。洞户有馀花,同倾细细霞。 译文: 连绵不断的雨声伴随着屋檐下的竹子,清脆的歌声唤醒了沉睡的清梦。院子里花儿盛开,与细雨相伴,共饮霞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伤。首句“雨声不断垂檐竹”勾画出了一幅雨中江南的画面,雨声连绵不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要求,如本题“赏析”类,然后把握诗歌内容,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再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本诗是一首咏物词,上片描写了牡丹花的娇艳与春天景色的明媚,下片抒发了词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全词语言典雅优美,情调感伤。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景:首二句写春景。“来时夹道,红罗步障”写游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已换青丝翠羽”写春意渐浓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其原意是赞美江梅的秀美,同时也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鹊桥仙·其二(que qiao xian-er-er) - 这是一首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 2. 江梅仙去 - 指的是诗人自己像江中的梅花一样,离开了世俗的纷扰,追求精神上的高洁。 3. 蜡梅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