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仙去,蜡梅蜂化,只有缃梅呈秀。不知春在阿谁边,试与问、青青杨柳。

小园幽事,中都风味,斗草分香依旧。东风莫谩送扁舟,为管取、轻寒罗袖。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其原意是赞美江梅的秀美,同时也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鹊桥仙·其二(que qiao xian-er-er) - 这是一首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
  2. 江梅仙去 - 指的是诗人自己像江中的梅花一样,离开了世俗的纷扰,追求精神上的高洁。
  3. 蜡梅蜂化 - 这里用“蜡梅”来暗指自己的才华被世人忽视,而“蜂化”则意味着自己的才华如同蜜蜂般四处传播,但最终都化为无用。
  4. 缃梅呈秀 - 这里的“缃梅”是指浅黄色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而“呈秀”则表示江梅展现出它的美丽和活力。
  5. 春在阿谁边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疑惑和不解,不知道春天究竟在谁的身边。
  6. 试与问、青青杨柳 - “试与问”是尝试询问的意思,“青青杨柳”则是春天的象征,诗人试图通过询问杨柳来寻找春天的答案。
  7. 小园幽事,中都风味 - 这里描述了小园里的幽静景象以及中都地区的风土人情。
  8. 斗草分香依旧 - 斗草是一种游戏,分香则是一种竞赛,这里暗示了人们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的游戏和竞技活动。
  9. 东风莫谩送扁舟 - 东风是用来比喻春天的气息,“莫谩”是不要轻率地、随便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随便送走这股春天的气息,要珍惜它。
  10. 为管取、轻寒罗袖 - 这里的“为管取”是说为了保护,“轻寒罗袖”则是指轻薄的衣袖,用来抵御寒冷。

赏析:
苏轼的这首《鹊桥仙·其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他对于春天、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他借江梅、蜡梅、缃梅等不同的花卉,展现了不同季节的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整首词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苏轼诗词艺术的高超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