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坦之
路泊富春寄友人 晚泊江边,友朋远隔关西三千里 1. 诗歌原文 江钟寒夕微,江鸟望巢飞。 木落山城出,潮生海棹归。 独吟霜岛月,谁寄雪天衣。 此别三千里,关西信更稀。 2. 诗歌注释 - 江钟:指夜晚的江面,江边的钟声在寒夜中回荡。 - 江鸟望巢飞:江边的鸟儿期待着自己的巢穴,希望能在春天到来时再次筑巢。 - 木落山城出:秋天到了,山上的树木开始凋零,山城也显得更加荒凉。 - 潮生海棹归
【注释】 归江南:回到江南。归日值江春,看花过楚津:《归园田居》其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句是说作者回到家乡,正值江南的春天。“看花”句是说在经过楚地(今江苏、安徽一带)时观赏了桃花。 草晴虫网遍,沙晓浪痕新:清晨,阳光使草丛上的虫子的网被揭去,水涨时沙岸上的痕迹显露出来。 莲叶初浮水,鸥雏已狎人:莲花刚刚浮出水面,小鸥已经熟悉人了。
【注释】 商于:今河南信阳。 行役:行军,远征。 汉棹:指渡江之舟。 雪路:指入蜀之路。 水险溪难定:指长江三峡水流湍急,多险滩,难以渡过。 林寒鸟异群:指蜀地山林寒冷,猿猴叫声不同寻常。 啼狖(yòu):猿猴。 【赏析】 这是送友人入蜀的诗。“商于逢友人”点明送别的地点;“行役何时了”点出此行是远征;“年年骨肉分”写出与亲友分离的痛苦。首联总写离别情景。次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气氛
诗句释义 1 泰华当公署:指代的是华山,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是中国五岳之一。这里用“泰华”比喻官员的职位或者职责所在。 2. 为官兴可知:意为官员的职责、职务等因任职而有所作为或发展。 3. 砚和青霭冻:砚台(书写工具)与青色的云雾(象征清新或宁静的氛围)结合,形容环境的清幽或文官的工作环境。 4. 帘对白云垂:窗帘垂下,仿佛在云端。形容景色如画,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 5.
春游曲江 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 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 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 注释: 1. 误入杏花尘:形容春天的景色如同被杏花的香气所迷住,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 2. 晴江一看春:在晴朗的江面上欣赏春天的景色,心情愉悦。 3. 菰蒲(gu pú):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池塘或河流中。 4. 骨肉:这里指人的身体或精神,表示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注释】清省:官署。仙才:指有文采的才子。钟来:更鼓之声。宫转漏:宫壶之滴漏。月过閤移阴:月亮从窗下移动,照进屋内。鹤避灯前尽:鹤在灯光之下飞去,尽数躲开。芸高幄外深:芸香在帐外飘散,香气很浓。想知:可知。 【赏析】此诗是作者和范秘书宿省中所作,写诗人夜宿尚书省,与范秘书同宿,两人深夜谈诗,兴犹未已,不觉晨钟报晓,于是作诗相赠,以寄相思之情。首联点明时间地点,“清省”二字写出了尚书省清幽
灞上逢故人 灞桥边遇见老朋友 花落杏园枝,驱车问路岐。 花瓣飘落于杏花园的枝头,我驾车去询问道路岔口。 人情谁可会,身事自堪疑。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难以理解,自己的遭遇令人疑惑。 岳雨狂雷送,溪槎涨水吹。 远处的山峰被狂雷和暴雨笼罩,溪水中的小船被涨满的水波拍打。 家山如此景,几处不相随。 家乡的山水景象如此美好,但身处异地却难以与之相伴。 注释: - 灞上逢故人:在灞桥上遇到老朋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准确记忆诗句内容,并结合题目中提示的“赏析”信息点进行具体分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和漏字现象,同时要注意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发浙江:出发到浙江。 岛屿遍含烟,烟中济大川:江上的船只,被雾气笼罩着,好像在烟雾弥漫的大江上航行。 山城犹转漏,沙浦已摇船:山上的城池还在不停地滴答作响
这首诗是晚秋时节诗人在旴𣅿停留时所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广苇夹深流”,描写了宽阔的芦苇夹杂在深邃的河流中,写出了河的宽阔和水流的深远。次句“萧萧到海秋”,描绘了芦苇随着秋风飘荡的景象,表现出了秋天的凄凉和萧瑟。第三句“宿船横月浦”,描述了诗人停泊在月光照耀下的河边,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和美丽。末句“惊鸟绕霜洲”则描绘了鸟儿在霜冻的湖面上飞翔的情景,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注释】 榆关:古称居延塞门,在今甘肃张掖市。 那堪:怎么能够。 路行沙不绝:道路行走在沙漠之中,沙子没有尽头。 风与雪兼来:风与雪同时来临。 草得春犹白:春天草色还是白色。 鸿侵夏始回:大雁在夏天才返回。 行人莫远入:行人不要走远。 戍角有馀哀:守边将士的号角声中充满了悲凉之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描写的是李益从军北庭途中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困马榆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