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
【解析】 “六言”是一种诗体,是五言和七言的中间体。这种诗体的特点是每句七个字或五个字,共三句为一联。第一联“从洛到许巍巍”,意思是从洛阳到许昌路途遥远。第二联“曹公忧国无私”,意思是曹操忧虑国家,为国家分忧不图个人私利(或:曹操关心国家,为国家着想,从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劳)。第三联“减去厨膳甘肥”,意思是去掉了厨师膳食中的肥腻食物。(或:去掉了厨师膳食里的美味佳肴)第四联“群僚率从祁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其内容大意为: 1. 临终诗 - 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写下的诗篇。 2. 言多令事败 - 说话过多会导致事情失败。 3. 器漏苦不密 - 容器漏洞太严重(比喻人过于多嘴多舌),导致事情无法保密。 4. 河溃蚁孔端 - 河流因为蚂蚁的小洞穴而决堤。比喻小事不慎也可能导致大事失败。 5. 山坏由猿穴 - 由于动物小洞穴的破坏,导致山体滑坡。比喻小的错误或行为可能导致大的灾难
【注释】 汉,指东汉。董卓(167-192),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初为司隶校尉,后迁少府、大尉,专擅朝政。公元189年,废帝刘辩即位,他与王允合谋,诱使皇帝自尽,立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又废帝另立,是为少帝,自己任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建安二年(197年)称帝,改元“建安”,史称"董贼"。他荒淫残暴,纵容部下杀害无辜百姓,引起全国的反对。诗中说"道微"、"乘衰",就是对董卓乱政的谴责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郭嘉和李儒争锋相对,互相指责。 迁都到长安之后,思念家乡的心情更加迫切。 望着关东地区,令人感到悲哀。 梦想曹操能够归来,重振汉室。 注释与赏析: - 郭嘉和李儒:指的是三国时期的两位著名谋士,他们之间的争斗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被称为“郭李之争”。 - 郭李分争为非:这里指的是郭嘉和李儒因为权力和地位发生争执,相互指责对方是非。 - 迁都长安思归:指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乱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鱼竿,抒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全诗八句,每句七字,押韵整齐,读来顺口。前四句写鱼竿的形制;中间六句写鱼竿的功能;最后两句以鱼竿自喻,抒发自己的抱负。 【答案】 ①离:通“罹”,遭遇、遭受。合作郡:指被贬官为合浦郡(今属广西)太守。②吕公矶:山名,在今江西彭泽西北。③“隼逝”二句:比喻志士仁人,如鹰击长空,隼发云际而翱翔;似隼逝鸟飞而远去,如鹰扬云中,矫健高飞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汉家中叶道微。 董卓作乱乘衰。 僣上虐下专威。 万官惶布莫违。 百姓惨惨心悲。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 与峕进止,出行施张。 吕公矶钓,阖口渭旁。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于匡。 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六翮将奋,羽仪未彰。 蛇龙之蛰,俾也可忘。 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 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东汉鲁国人,字文举。 孔子二十世孙。 性好学,有异才。 初辟司徒杨赐府,大将军何进举高第,为侍御史。 后辟司空掾,拜北军中候,迁虎贲中郎将。 以忤董卓,转议郎。 献帝时为北海相,立学校,表儒术,荐贤良。 历少府、太中大夫,名重天下。 自负才气,对曹操多侮慢之辞,曾被免官,终与操积怨,构陷成罪,为操所杀。 文辞有名于世,为“建安七子”之一。 有《孔北海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