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临终诗
介绍
《临终诗》是孔融在东汉末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临终诗》不仅是孔融个人政治理念的反映,也是那个时代动荡背景下个体命运与社会变迁交织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不仅揭示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声与挣扎,也体现了他们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深刻感慨和复杂情绪。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其内容大意为: 1. 临终诗 - 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写下的诗篇。 2. 言多令事败 - 说话过多会导致事情失败。 3. 器漏苦不密 - 容器漏洞太严重(比喻人过于多嘴多舌),导致事情无法保密。 4. 河溃蚁孔端 - 河流因为蚂蚁的小洞穴而决堤。比喻小事不慎也可能导致大事失败。 5. 山坏由猿穴 - 由于动物小洞穴的破坏,导致山体滑坡。比喻小的错误或行为可能导致大的灾难
临终诗 伯阳适西戎,孔子欲居蛮。 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 况乃遭屯蹇,颠沛遇灾患。 古人达机兆,策马游近关。 咨余冲且暗,抱责守微官。 潜图密已构,成此祸福端。 恢恢六合间,四海一何宽。 天网布纮纲,投足不获安。 松柏隆冬悴,然后知岁寒。 不涉太行险,谁知斯路难。 真伪因事显,人情难豫关。 穷达有定分,慷慨复何叹。 上负慈母恩,痛酷摧心肝。 下顾所怜女,恻恻心中酸。 二子弃若遗,念皆遘凶残。
【注释】 四大:指物质的四种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保:指保全生命。聚散无穷已:人世间聚散无常。 既适:已经。一生中:人的一生。一死理:死亡的道理。 冥心:心境平静。乘:顺从。和畅:平和通畅。未觉有终始:没有觉察到生死轮回的循环往复。 如何:怎么。箕山夫:箕山先生,指箕子(商纣王时期的王子)的后代。奄焉处东市:默默地死于闹市之中。 旷此百年期:度过这漫长的百年。远同嵇叔子:与嵇康(字叔夜
【注释】 权:指孙权。孙权曾想杀关羽,被刘备求情而作罢。后比喻小人得志。 生道:指人生的道路。促:短。 忧来:忧愁来临。 国门:国都的城门。 含悲:满怀悲痛。 隧门:墓穴入口处的门。 幽庭:幽暗的殿堂。 思鸟:思念的鸟儿。 青松:常绿乔木,又称“松树”。 白杨:一种落叶乔木。 死苦:死亡的痛苦。 何言:说什么。身自当:自己应当承受这样的痛苦。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概括诗句含义和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仔细阅读每句诗,理解其大意及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题干所给出的注解提示,从中提取关键词句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作答。 本诗首二句,点出“临终”的情境:“伤歌入松路”。这两句的意思是:在松柏丛中,我唱起那伤心的歌谣。这里“伤歌”指悲凉的歌声。“松路”,即松林中的小路
【注释】 临终诗:作者临死之际所写之诗。季业:即刘季陵,字休源,汉安丰太守,与王匡共起兵反王莽,后败死。嵇公:指嵇康,字叔夜,三国魏人,为司马昭杀害。理既迫:被逼于理。霍生命亦殒:被逼迫而死去。纳纳冲风菌:形容风急雨骤,草木摇落的景象。 【译文】 龚胜没有留下余生,刘季陵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嵇康的正义被逼得无路可走,司马父子的生命也被终结。凄凉凄凉的后霜柏,在狂风中摇曳;匆匆匆匆的冲风菌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千月本难满,三时理易倾: 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预测性和短暂性。"千月"指的是漫长的月份,而"三时"可能指的是一天中的三个时辰。整句意思是说,即使有很多时间,也无法填满或维持,就像天空中的月亮无法永远圆满;同样地,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持久,就像天边的云彩总是迅速消失。 2.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明: 这两句强调了瞬间的短暂和无常
【注释】 临终诗: 作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写的一首诗。 五途无恒宅,三清有常舍: 五种不同的人生道路,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而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指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祇)却有一个永远的家室。 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 人的精气随着自然的运行而产生变化,游魂也随着万物的变化而消失。 鹏鹍适大海,蜩鸠之桑柘: 大鹏和鹍鸟飞向了浩瀚的大海,而蝉和斑鸠却落在了桑树上。这里的鹏鹍指庄子所说的大鹏鸟
【注释】 暂荣:暂时荣耀。 暂悴:暂时衰败。 石敲火:指石头敲击火把,以取火种。 即空:既为虚无,又非虚无(即色),指虚幻不实。 眼生花:眼睛突然生出花来,形容惊喜、惊异。 许时:什么时候。 客:旅居他乡的人。 大历元年:唐肃宗宝应年间(762—766)。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晚年归隐后的情景。前半部分写诗人在晚年归隐后的心境变化。首句“暂荣”与第二句“暂悴”,一正一反,互相对照
【注释】 旧国:故乡 深恩:深厚的恩泽或感情。 又离:又离开,这里指被迫离别。 继母:丈夫的后妻。 无因息:没有缘由。 积愧:积郁的愧疚。 乞速休:请求早日离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临刑前写下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友人和生活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感慨。 “旧国深恩不易酬”,这是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怀念,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故乡深厚的感情
临终诗 无心曾出岫,倦翮早知还。 为报长安使,休寻海上山。 注释与译文: 无心曾出岫:无心曾经离开山林。岫,山中的洞穴或山洞。 倦翮早知还:疲惫的翅膀早知返回。翮,鸟的翅膀。 为报长安使:为了告知长安使者。长安,当时的都城,即洛阳。 休寻海上山:不要追寻海上的山。 赏析: 这首《临终诗》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临终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政治态度的总结和表达
【注释】 平生:一生。学:指学习。口头禅:指不切实的说教,即空话、套话。脚踏实地性虚天:指不务空名。性:禀赋,资质。虚:空泛,不实。临归:临死前。求缠裹:指请求别人为自己办理丧葬事。趁著帆风:利用顺风之势。帆风:顺风。便上船:乘机登船。 【赏析】 这是一首临终诗,是诗人在病笃时口占自作的绝命词。全诗语言通俗平易、朴实自然。通篇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或激昂慷慨之词
【注释】 平生:一生,指过去。 抱道:抱持正道。 长乐:安乐,长久快乐。 天地阴阳:天与地的相对,阴和阳。 反覆:反复。 云收雾卷:云雾散开。 丹霄:红色的天空,即日出时的天空,亦泛指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临终之际所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生死的看法。诗人认为,人的一生应当抱持正道,追求真理,这样才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快乐。他对于生死的看法也很豁达,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下面是逐句的译文与注释: 1. 齑盐老书生,谬列王都官。 (我们这些吃齑盐的老书生,竟然误入了京城做官。) 2. 索米了无补,从事敢辞难。 (寻求粮食毫无用处,我不敢辞让艰难任务。) 3. 殊邻复盟好,仗节来榆关。 (我们的邻国再次结盟友好,仗着节杖来到榆关。) 4. 城守久不下,川涂望漫漫。 (城墙防守很久没有拿下
这首诗是苏轼的《临终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不满。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谁当给衣食,使不厄饥寒。 这句诗的意思是:“有谁来给我提供食物和衣物,让我不再受到贫困和饥饿的威胁。”这里的“衣食”指的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厄”则表示困境或困难。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社会的抱怨。 2. 岁时一酹我,犹足慰我魂。 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年这个时候,我会为我自己祈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表达的感情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然后进行欣赏。 “读书已觉眉棱重”,诗人因读书入神而忘记了时间,以至于把眉毛都压得变粗变长了。这一句中,“读书已觉”写出了诗人沉迷于读书的情景,“眉棱重”形象地写出了由于长时间读书而造成的疲惫状态。 “就枕方欣骨节和”,诗人在读书时,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看书
这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轮回、生死无常的哲学思考的诗歌。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生在阳间有散场:这句话表达的是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生在阳间"指的是人生活在阳世(即人间),"有散场"则意味着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刻。这里的"有散场"暗示了人生的终结是不可避免的。 2. 死归地府也何妨: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观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枚蝉蜕榻当中”,是说诗人在临终之际,仍想托付大空,把蝉蜕放在枕边,让它飞去。“命也难辞付大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留恋。“垂死尚思玄墓麓,满山寒雪一林松”,是说诗人在临死前想到玄墓(即曹操墓地)的时候,心中满是寒气和苍凉,而满山的雪花与满山的松树交相呼应,形成一幅冷寂的画面
注释:当时我二八芳龄来到你家时,没有写就什么成就的诗赋来惭愧。 今日与你相见无话可说,只希望你不要教导儿女穿芦花般的衣服。 赏析:此诗为作者在晚年所作,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首句"当时二八到君家",回忆了年轻时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二句"尺素无成愧枲麻"则表达了自己未能留下任何成就,内心感到愧疚;三句"今日对君无别语",意味着现在只能对你说这些简单的话;末句"免教儿女衣芦花"
临终诗 表达对生命眷恋与死亡恐惧 1. 前言 - 诗歌创作背景 - 诗人生平简介 - 诗歌主题概述 2. 第一段内容 - 小床前夜灯花结 - 雨中照浮生之影 3. 第二段内容 - 笑浮生之灭瞬间 - 生死循环哲思 4. 第三段内容 - 人生无常感慨 - 对死亡恐惧心理 5. 第四段内容 - 生命意义探讨 - 面对死亡态度 6. 结语 - 诗歌主题重申 - 对人生哲学思考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 注释:忙碌的车马还没有离开马鞍,事情到了紧要关头才感到生命难得。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强调了在关键时刻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和死亡的艰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 注释:经历了三百年的战乱,国家遭受重创;从遥远的八千里外,为人民的伤亡感到悲痛。 赏析
逐句释义与注释: 1. 好花艳冶自芳菲,风雨漂摇大梦归: - 好花:美好的花朵。 - 艳冶:美丽而鲜艳。 - 自芳菲:自然散发出的香气。 - 风雨:比喻世事的变化。 - 漂摇:摇摆不定。 - 大梦:人生的大梦或重大的生活经历。 - 归:结束,返回。 译文:美好而鲜艳的花朵,在风雨的洗礼中摇曳不定,仿佛一场人生的大梦已经结束。 2. 是有非无还净土,始知八十七年非: - 是:存在。 - 非
【注释】 君门:指帝王之家,这里代指皇宫。赍志:怀抱壮志,意气风发。女侣:指女子的朋友或伴侣。黄泉:即“幽冥”。 【赏析】 这首小诗是说,自从进入君门几年来,今天怀着壮志去到黄泉。倘使今生有缘与前世的情人相遇,我们定当相认。 此诗首句写自己入宫数年,第二句写自己怀着壮志去到黄泉,第三句写如果今生能遇到前世的情人,一定要认他作朋友。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前生的情人的怀念之情。 诗中“下黄泉”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