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当给衣食,使不厄饥寒。
岁时一酹我,犹足慰我魂。
我魂亦悠悠,异乡寄沉冤。
他时风雨夜,草木号空山。
这首诗是苏轼的《临终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不满。下面是逐句释义:
谁当给衣食,使不厄饥寒。
这句诗的意思是:“有谁来给我提供食物和衣物,让我不再受到贫困和饥饿的威胁。”这里的“衣食”指的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厄”则表示困境或困难。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社会的抱怨。岁时一酹我,犹足慰我魂。
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年这个时候,我会为我自己祈祷,以此来安慰我的心魂。”这里的“酹”指的是向神明献祭,祈求保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祭祀仪式的重视,以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我魂亦悠悠,异乡寄沉冤。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魂魄也四处飘荡,被寄存在异乡之中,承受着深重的冤屈。”这里的“悠悠”表示漂泊无定,无法安定下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于过去经历的悔恨。他时风雨夜,草木号空山。
这句诗的意思是:“将来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草木的声音会填满空山。”这里的“草木号”指的是风吹过树木发出的声音,而“空山”则是指没有人类的山林。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希望在风雨之夜,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力量。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生活困苦的无奈和对社会的不满的表达。通过“谁当给衣食”,揭示了他对于社会不公的控诉;通过“岁时一酹我”,表达了他对祭祀仪式的重视,以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心灵的慰藉;通过“我魂亦悠悠”,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于过去经历的悔恨;通过“他时风雨夜”,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希望在风雨之夜,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力量。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