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暵雨沾渥,丰穰都不疑。
商羊应屡舞,布谷强多知。
龙见宁非数,云行自有时。
当年班夏令,曾得近丹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喜雨》。以下是逐句释义及其译文和赏析:

  1. 旱暵雨沾渥,丰穰都不疑。
  • 旱暵:指久旱不雨,土地干裂。
  • 沾渥:被雨水滋润。
  • 丰穰:丰收,庄稼长得好。
  • 疑:怀疑。
    译文:久旱不雨的土地终于被雨水滋润,庄稼长得又好又多,人们不再怀疑丰收。
  1. 商羊应屡舞,布谷强多知。
  • 商羊: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常在干旱时出现。
  • 应屡舞:多次舞动。
  • 布谷:布谷鸟,又称伯劳鸟,叫声类似“布谷”。
  • 强多知:表示对天气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
    译文:久旱不雨的地方,商羊频繁地出现,布谷鸟的叫声也多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雨水有着敏锐的感知。
  1. 龙见宁非数,云行自有时。
  • 龙见:龙飞升于天空。
  • 宁非数:难道不是天数?
  • 云行自有时:云彩飘浮自有它的规律。
    译文:龙飞升于天空,难道不是上天的安排?云彩飘浮自有它的规律。
  1. 当年班夏令,曾得近丹墀。
  • 班夏令:指汉代贾谊任长沙王太傅时,为当地百姓解决过干旱问题,后汉宣帝称赞他治理有方。
  • 丹墀:红色的台阶,常用来比喻朝廷或帝王。
    译文:我当年也曾像贾谊一样,为百姓解决过长期的干旱问题,得到了皇帝和朝廷的认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久旱不雨后突然降临的雨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带来恩惠的感慨。同时,诗人以商羊、布谷等生物的出现,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最后,诗人回顾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去成就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