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朝会歌辞
【注释】 司中司命:主管祭祀和占卜的人。 其三:指《诗经·邶风·终风》中的第三篇,是一首描写男女情爱之诗。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一个男子的爱情,她对他的爱情纯洁而美好,但是男子并不爱她,所以她只能把他当作神灵一样来崇拜他,希望他能来和她相会。 奠币:古代祭祀时,把祭品陈设于神主之前以告神的仪式;也指祭祀用的礼器、礼品等。 《容安》:即《周颂·武》,为周武王所作。 【赏析】 《终风》是《诗经》中的一篇
迎神用《欣安》 冠峨峨兮,服章蕤蕤。 灵来下兮,进止委蛇。 我涓我坛,我洁我俎。 降舆却旌,于兹享御。 注释: 1. 冠峨峨兮:形容帽子高耸。 2. 服章蕤蕤:形容衣服华丽。 3. 灵来下兮:神灵下来。 4. 进止委蛇:行走缓慢而优雅。 5. 我涓我坛:我在清扫祭坛。 6. 我洁我俎:我清洗祭器。 7. 降舆却旌:下车并收起车前横木上的旗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迎神的诗歌
诗句原文 绅緌舒舒,佩环铿铿。 译文 绅士的冠带宽松舒适,佩饰发出响亮的响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司中和司命二神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中对于神灵的尊敬与虔诚。诗中的"绅緌舒舒"描绘了绅士们佩戴的华丽冠带,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而"佩环铿铿"则描述了佩带在身上的金属饰品发出的清脆声音,暗示着这些官员在祭祀活动中的庄重态度。诗中还提到了"升降用《钦安》",这表明在祭祀过程中
【注释】司中司命:指掌管宗庙祭祀的官员。五首:这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首的合称,这里专指第四首。酌献:在祭祀时向神主献酒。雍安:《大雅·文王》篇有“维周之老,不克负担”句,《诗序》以为指武王伐纣事。这里泛指祭祀。 【赏析】此诗是祭文,歌颂周文王为天下黎民谋福祉的精神。诗人赞扬他“酌兹旨酒”,既盈且芬;赞美他用“式用来歆”,使“衎衎熏熏”。最后用“何以宁神,荐有嘉笾”,以表示对周文王的景仰和怀念
【注释】: 亚、终献用《正安》:指祭祀时的亚献、终献。 𣅺𣅺灵宇,神安且翔。 𣅺𣅺:形容音乐的旋律悠扬。 三哲:指孔子、孟子和荀子。 鼎峙:像鼎一样高耸。 中荐嘉觞:即“中荐嘉酒”,意思是在祭祀时将美酒陈于神前。 义气:正义之气。 猗:赞美。 祐(yuè):赐福。 羡无疆: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诗是绍兴祀祚德庙八首中的第七首,其内容为:“𣅺𣅺灵宇,神安且翔。三哲鼎峙,中荐嘉觞。凛若义气
这首诗是绍兴释奠礼武成王的第六首,其中亚、终献用《正安》。 诗句解析: 1. “道助文德”:这里的“文德”指的是文化和道德。"道"在这里可能是指政治或统治方式,而"文德"则强调以文化教育来培养和维持这种统治方式,使其更加完善。 2. “言为世师”:这句话意味着某人的言论或行为可以作为其他人学习的榜样。这反映了对言论和行为的高度评价和尊重。 3. “功名不泯”:功名在这里可能是指成就和荣誉
【注释】 以身托孤:以身作担保,表示对国家、对皇帝尽忠。 实惟死友:实在是生死之交的朋友。 抚妪长之:照顾年幼的人,像父亲和母亲一样。 潜授于韩:暗中把权力交给韩。 克兴厥后:能够继承大业。 崇庙:高高的庙宇。 【赏析】 这首诗是绍兴祀祚德庙八首之一,其内容为: 以身托孤,实惟死友。 抚妪长之,若父若母。 潜授于韩,克兴厥后。 崇庙以献,德侈报厚。 以身托孤,实惟死友:这句话的意思是
【注释】 英略公位酌献用《成安》:绍兴五年(1135),高宗追谥秦桧,庙号英烈。绍兴祀祚德庙八首其五:这是祭文第五首。英略公位,指秦桧。绍兴二年(1132)四月,秦桧任右仆射兼枢密使;五年二月,又拜右丞相,封申国公。此诗是祭文的第四首,写祭祀秦桧的场面。 【赏析】 这首诗是祭祀秦桧的祭文。全诗通过描写秦桧生前的权谋和死后的庙貌,以及祭祀时的盛况,表现了对秦桧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启佑公位酌献用成安》 于皇时宋,永祚有基。 始繄覆护,扶而立之。 敢忘昭答,牲分酒酾。 灵其燕飨,益相本支。 注释: - 于皇:即“于皇乎”,表示赞美和敬仰的语态。 - 时宋:指宋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朝代,这里用来表示对宋朝历史的赞美。 - 永祚有基:意思是国家的繁荣昌盛有长久的基础。 - 始繄覆护,扶而立之:意思是在国家初创时期,得到保护和扶持,得以建立。 - 敢忘昭答
诗句 1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 这是诗的题名,表明这首诗是关于祭祀的内容。“大晟府”指的是宋代的一个官署,专门处理音乐和礼仪事务。"拟撰"意味着这些诗歌是为了制定仪式而创作的。 2. 彻豆用《娱安》 - 这是第一首诗歌的主题,"彻豆"在古代是指撤去祭器,"用《娱安》"则是引用了《礼记》中的《郊特牲》篇,其中提到在祭祀中要“彻豆俎,荐馨香,降神而说”。 译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