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朝会歌辞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景祐祭文宣王庙六首 奠币用《明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一王垂法,千古作程。” - 注释: “一王”指的是古代的皇帝或君主,“垂法”意味着树立榜样,制定法则。“千古作程”则表示这些法则被后世遵循为标准。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对文宣王作为古代帝王典范的敬仰,强调其影响力跨越时间的限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准则。 第二句:“有仪可仰,无德而名
【诗句解读】 “景祐祭文宣王庙六首 饮福用《绥安》”是一首描绘祭祀活动的诗,其内容涉及对古代祭祀仪式的描述。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神明的敬意和祈求神明赐福的情感。 【译文】 牺牲和牲畜在前,豆和竹简排列在列。 献上祭品和供品,既香又洁净。 礼仪完成音乐准备,人和神灵都感到愉悦。 祭祀时接受祝福,遵循礼节不会超越。 【注释】 1. 牺象在前:指祭祀时将祭祀用的牺牲(牛
诗句释义及赏析 先啬之功,神实称首。 - 注释:指神农氏在农业方面的伟大贡献,得到了神明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神农氏在农业生产上所作贡献的肯定与尊崇,强调神农氏对农业发展的巨大影响。 以耜以耒,俶载南亩。 - 注释:使用农具如耜和耒进行耕作,开始在南方田地中工作。 - 赏析:描绘了古代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体现了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土地的尊重。 列籍皇坟,亿世是守
注释: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奠币用《吉安》。配位同 神宅于幽,𣅺𣅺沈沈。 至和塞明,考我德音。 神听静嘉,俨乎若临。 币以荐诚,敢有弗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祭祀活动的文字。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场在绍兴以后的祭祀活动,主题是祭祀神灵,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虔诚。 诗人描述了祭祀活动的准备工作。“奠币用《吉安》”,这里的《吉安》是一种祭祀用具,用于摆放祭祀用品。接下来
【注释】 亚、终献:古代祭礼中祭祀者在主祭者(皇帝)行礼后向神主进献酒,称为“亚”或“终献”。《曼安》:指《曼卿词》。曼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柳公权之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腊祭时所撰。诗的开头两句写兰生百末,申以贰觞,即兰花盛开于百花之中,人们敬献两杯美酒。这两句是诗人为祭祀而作的祝颂,表达出对神灵的虔诚与感激之情。接下来两句神具醉止,烂其容光
【注释】 灵之来兮:来的是神灵,是主祭者。虬龙沓沓:形容神灵驾到时的威风凛凛。 下土:指人间。光景:神的光辉照耀着人间。凭陵:凌驾。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比喻帝王的宫室。 灵之旋兮:神灵离去。羽卫:指仪仗。委蛇:盘旋的样子。偃蹇:高傲的样子。 遗此蕃釐(fán cí):遗留下美好的福气。蕃釐:美好和吉祥。 【赏析】 这首词为送神时所作。全词以写送神情景为主,语言古朴典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佃的作品,描绘了后稷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煌煌后稷,实配于天。 这句诗描述的是后稷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煌煌"一词形容后稷的光辉照耀大地,与天空相配,象征着他的伟大和尊贵。 司啬作稼,民以有年。 这句诗描述的是后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司啬"是主管农业的神职人员,"作稼"是进行播种、收获等农事活动,而农民因为有了丰收的农作物,生活得以安定。 匪神之私,岁以醴告。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夜明位酌献用《择安》 1. 除坛西郊,坎其击鼓:此句描述了在坛西郊举行祭祀时,人们开始敲击鼓声以示开始仪式。"除坛"指的是设立祭坛,"西郊"是指祭坛的方位,"坎其击鼓"则表达了通过击打鼓声来增强仪式感和神圣氛围。这一句描绘了整个祭祀开始前的庄重与准备状态。 2. 百灵至止,结璘作主:此句继续描述祭祀过程中的神灵到来。"百灵"指的是多种神灵,"至止"表示神灵的到来
诗句如下: 维物之精,散乎太空。 维索之飨,合聚而同。 乃击土鼓,于岁之终。 译文如下: 万物的精华,散布在浩瀚的太空中。 为了祭祀,人们聚集在一起共享美食。 于是敲响了土鼓,在年末之际举行。 关键词解释: 1. 维物之精:这里的“维”是动词,意为“维持”、“维护”,而“物”则指代世间万物。“精”则表示这些万物的精华或精髓。所以“维物之精”整体来看,可以理解为维护和维持世间万物的精华。 2.
注释: 1.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这是南宋时期,为了祭祀神明而举行的宗教活动。 2. 亚、终献用《曼安》:亚、终献是古代的祭祀仪式中,由主祭人进行的一种礼仪行为,用《曼安》则是选择的一首诗歌来表达对神明的尊敬和感谢之情。 3. 丰年孔多,百礼以洽:意思是丰收之年,各种礼仪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4. 匪极神欢,何以昭答:意思是如果不让神明高兴,怎么能回答神明的提问呢? 5. 载酌之酒,用申其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