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垂法,千古作程。
有仪可仰,无德而名。
齐以涤志,币以达诚。
礼容合度,黍稷非馨。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景祐祭文宣王庙六首 奠币用《明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一王垂法,千古作程。”
- 注释: “一王”指的是古代的皇帝或君主,“垂法”意味着树立榜样,制定法则。“千古作程”则表示这些法则被后世遵循为标准。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对文宣王作为古代帝王典范的敬仰,强调其影响力跨越时间的限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准则。
第二句:“有仪可仰,无德而名。”
- 注释: “仪”指礼仪、规范,“仰”意为尊敬。“德”指德行,“而”连接词,表达并列关系。“名”指名声。
-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文宣王的外在形象和内在道德都是人们仰慕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德行。
第三句:“齐以涤志,币以达诚。”
- 注释: “齐”可能指的是内心的平静或秩序,“涤志”即清除杂念,使心志清明。“币”指祭祀所用的财物,“达诚”意即传达真诚的情感。
- 赏析: 这句诗表明通过祭拜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并通过献祭表达对先贤的敬意和忠诚。
第四句:“礼容合度,黍稷非馨。”
- 注释: “礼容”指的是符合礼节的仪式和服饰,“合度”即恰当。“黍稷”指谷物,这里用来比喻祭品的丰盛,但并不过分追求香味(“非馨”)来彰显祭品的价值。
- 赏析: 这句话提醒我们祭祀时应遵守礼节规范,注重形式而非物质享受,体现了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美德。
整首诗通过对文宣王及其祭拜仪式的描述,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礼仪精神和道德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