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道
诗句原文: 春日有感示魏定父 聚散时来不自由,相逢相别欲何尤。 韦皋况有三年约,陶谷端非一日谋。 残角为谁惊晓梦,远山多事惹春愁。 故园又作骊驹赋,尚幸持觞为劝留。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人们在春季时节因各种原因而聚散离合的感慨和无奈,以及春天带给人们的忧愁和思念之情。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心理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
【注释】: 一别成均十九秋,断肠千里致书邮。 成均:古代学校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孔子曾在此讲学。 断肠:极度伤心悲痛的样子。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致信:寄信。 邮:邮筒或邮电局。 “断肠”二句:意谓自从离别成均以来已有十九个年头了。这十九年间,我怀着满腔的悲愤,千里迢迢地写这封信给你。 可怜:值得怜悯、同情。 率土:普天之下。 民心固:人心归附于朝廷。 端为:完全是为了。 当年:指汉文帝。
注释: 苦寒:指天气极冷。 风屑琼寒透薄帷,拥裘端与火相宜:风中带着寒冷之气,穿透薄薄的帐子,裹着毛皮的我与火炉正好匹配。 暖回炽焰身成直,拨到残灰手欲龟:温暖使得火焰变直,把烧剩下的木炭拨弄时,感觉像被烫得发红的手一样。 赠炭尚谁怜正曜,授薪还自愧支离:给谁送炭?没有人可怜正在燃烧的炭。给我送柴草的人,自己也觉得身体不强壮、行动不灵活。 不甘力请从缁侣,苦调寒窗强作诗
【注释】 到齐:来到齐国。何日:何时。青州:即青州,唐时为山东青州府,治所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平原:古县名,在今河北省束部,这里泛指北方地区,借指家乡。督邮:官名,掌督捕盗贼。信步:随意漫步。泛江:泛舟长江之上。聊得:姑且得到。落鹜(wù):落雁,比喻秋天的雁群。惊飙:狂风。安流:安稳地漂流。安:安闲。尚方:指皇宫中的御库。三尺剑:古代剑宽不过一尺二寸,所以称三尺。三尺剑可以挥斩奸邪凶恶之徒
【注释】 投分:志同道合。江梅:指梅花,因梅花与江水相融而得此名。太清:过于清高。寻盟:寻找同盟。风絮:喻飘零无定。冰鉴:比喻清明如冰的心境。气迫:气势逼人。毫尖:笔锋。管城:地名。这里代指文才横溢。吏部梦逾秦岭去:比喻仕途不顺,像越过秦岭一样艰难。蔡州行:指杜甫在长安时所作的《兵车行》。拥炉:围炉取暖。前躅(zhú):前人的榜样。策蹇:骑马。孟生:即孟浩然。唐著名诗人。 【赏析】 此为七律
注释: 谏陛何人正伏蒲,将坛无事且投壶。 因观雪曲词争胜,便觉诗邻势不孤。 警雁王师方入蔡,赠梅边使欲离吴。 可怜鼠辈殊轻敌,乃敢堂堂捋虎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雪和韵诗,诗人通过对雪的观察引发对诗歌创作的联想,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首联“谏陛何人正伏蒲,将坛无事且投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雪景,联想到古人在宫中宴乐的场景,用“伏蒲”和“投壶”两个意象
注释: 和张彦智对雪:和张彦智的对雪之诗。 雪山何处觅瞿昙,压尽江南瘴与岚。 在雪山寻找释迦牟尼(瞿昙)的影子,压制了江南的瘴气与山岚。 待伴可堪风作党,交光应喜月成三。 等待陪伴的人可以忍受风的肆虐,月光明亮时应该喜欢有三名的月亮。 濯巾漉酒供杯勺,涉笔联诗尚笑谈。 洗涤毛巾准备酒来供应杯子和勺子,写诗时还可以开开玩笑。 柳絮自今轻谢句,使君才气擅东南。 柳絮从今开始轻松地告别了诗句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 原诗:"柳外风樯迅莫追,柳间迟日弄晴晖。" - 注释:"柳外"指的是柳树之外的地方,"风樯"是形容船帆在风中飘扬的样子,"迅莫追"表示无法追赶。"柳间"指柳树之间,"迟日"指的是阳光明媚的午后。 - 译文:柳树之外,风正劲,船帆如飞;柳树之中,太阳斜照,光影斑斓。 第二句: - 原诗:"青春已作堂堂去,乌辔何由缓缓飞。" - 注释:"青春"指的是春天
鹿鸣宴 苍颜华发老书生,来赴公堂宴食苹。 曾预宣和闻喜集,重观乾道计偕行。 绣衣劝驾追前哲,熊轼宾贤继列城。 久矣邦人虚桂籍,正须公等振英声。 注释 1. 苍颜华发:形容年纪大,面容憔悴。 2. 老书生:指年纪较大的读书人。 3. 来赴公堂:来到官府或官邸参加宴会。 4. 苹:一种植物,这里指宴会用的水果。 5. 宣和闻喜集:指宋徽宗时期的一次宴会,其中“闻喜”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事件。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晚霞已收,凉风乍起,诗人独酌于西园。颔联合首句“扑鼻”二字可知,诗人所饮的酒不是家酿的黄醪,而是新酿的白葡萄酒,故颔联中“香”字可改为“味”。 颈联上句用典,下句点题,抒发自己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尾联承上启下,由忆旧转入伤今,抒发了作者对时世的感慨。 全诗以酒为线索展开,通过饮酒来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答案】 ①断虹收尽晚风凉。 译文: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