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与之
少年游·元夕应制 双龙烛影,千门夜色,三五宴瑶台。 舞蝶随香,飞蝉扑鬓,人自蕊宫来。 太平箫鼓宸居晓,清漏玉壶催。 步辇归时,绮罗生润,花上月徘徊。 注释: - 双龙烛影:指宫廷里用两条龙形状的蜡烛照亮室内,形成双龙戏珠的景象。 - 千门:指皇宫的大门和城门。 - 三五:古代对十五日的称呼,也用来表示十五夜。瑶台:传说中神仙聚会的地方,此指宴会场所。 - 舞蝶:飞舞的蝴蝶。 - 飞蝉:即知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抒发的情感以及文章的背景等,考核的范围比较广,答题时注意结合多方面的内容来考虑。本诗为宋代辛弃疾所作,全词以“风流子”命名,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上阕写繁华热闹的场面,下阕抒写别恨离愁。 1.“结客少年场”:在少年场结识朋友。 2.“买移花市,画楼十里,特地梅妆”:在花市购买鲜花,画楼里梳妆打扮。 3.“醉魂荡,龙跳撝万字
满江红 杜鹃 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 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 蝴蝶枕前颠倒梦,杏花枝上朦胧月。 问天涯、何事苦关情,思离别。 声一唤,肠千结。 闽岭外,江南陌。 正长堤杨柳,翠条堪折。 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 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 翻译: 在春风中,我仿佛听见了杜鹃的叫声,它的声音让人心烦意乱,仿佛在为我诉说着什么悲伤的事情。我看着那些正在盛开的花儿,却感到一种深深的忧伤
【注释】 失调名:指词牌名。玉楼人静:寂静的高楼中,有一人独处。高卷疏帘情迥:把稀疏的帘子卷起,心情豁然开朗。 【赏析】 这首词是写春日闺怨的。上片写女子独居幽室的情景。“失调名”是词牌名,《花间集》中有《失调名》词四首,这是其一。下片写女子独居幽室的心情。“玉楼人静”三句:言高楼中,有一女子独处,她把稀疏的帘子卷起,心情豁然开朗,似乎一切烦恼都消失了。“玉楼”两句:言高楼中,有一名女子独处
【注释】 青笺:青色的书信。刘郎:指唐宋间词人刘禹锡。刘禹锡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曾与柳宗元同游,后因政治原因被贬为连州刺史。两人在长安相会时,曾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之句,此处即以“消息”代指此诗。玉溪:指四川成都附近的一条小河,相传是王昭君出塞所经过的地方,因此又称“王水”。刘禹锡有《浪淘沙》诗云:“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注释: 风入松: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六句三平韵。 画桥流水欲平阑:画桥的流水好像要平过栏杆。 雨后青山:雨后的青山更显得青翠欲滴。 去年芳草今年恨,恨香车、不逐雕鞍。 红杏墙头院落,绿杨楼外秋千:在红杏花盛开的院子里,绿柳垂挂的楼外有秋千。 谢娘别后忆前欢:谢娘离别之后想念以前的欢乐。 泪滴春衫:泪水滴落在春天的衣服上。 柔荑共折香红处,劝东风、且与流连
注释: 帘幕重重,垂下的窗帘下挂着金钩。隔着帘幕看到窗外的柳树梢上,春天正在那里。春风有意地照料着,吹去了树上的杨花,使它们无法自由飘落。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前两句通过“帘幕重重下玉钩”“隔帘春在柳梢头”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后两句“东风着意相料理,吹去杨花不自由”,则通过“东风”、“杨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无奈和惋惜情绪。全诗语言优美
【诗句解释】 1. 蹙损远山眉。幽怨谁知。罗衾滴尽泪胭脂。夜过春寒愁未起,门外鸦啼。 “蹙损远山眉”形容女子的眉毛被蹙得深深的,像远山上的山峰一样;“幽怨谁知”表达出女子内心的幽怨无人能够理解;“罗衾滴尽泪胭脂”说明女子在夜深人静时,泪水已经湿透了罗帐,眼泪和胭脂混合在一起;“夜过春寒愁未起”描绘了女子在夜晚里,尽管春寒料峭但心中却充满了忧愁;“门外鸦啼”指的是在深夜时分,听到屋外的乌鸦在叫。
【注释】 ①卖花声:词牌名,本调单调,五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又名“卖花时”、“卖花人”等。 ②闺思:指女子的思念之情。 ③秦筝:一种弦乐器。调怨:即“调”,此处作动词用,指弹拨琴曲。 ④郎马不知何处也:郎骑马远行,不知去往何方。 ⑤夜夜余衾:每夜被余温所温暖。 ⑥目穷千里正伤心:眼中望尽千里江山,正因伤春而黯然。 ⑦绿树阴阴:绿树成荫,遮阴之意。 ⑧当初:从前。 【译文】
诗句解析 应天长(闺思) - 管弦绣陌,灯火画桥:描述了繁华景象中的街道和桥梁,管弦声与灯火交相辉映。绣陌和画桥分别指的是装饰精美、色彩斑斓的路面以及装饰精美的桥梁。 - 尘香旧时归路:指走过的那条充满尘土味道的回家之路,带有怀旧之情。 - 肠断萧娘,旧日风帘映朱户:描述思念中的女子,旧日的风帘映照着她红门的身影,表达了深深的相思和怀念。 - 莺能舞,花解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鸟儿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