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霄
《湘江清十首其九》是明代诗人邓云霄的作品,描绘了采莲女在月下未归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翻译、赏析和注释: 1. 诗句原文: 采莲夜未归,东岩看月上。 雄风发楚歌,击汰齐吴榜。 2. 译文: 采莲的姑娘直到深夜才回家,她来到东边的山岩观赏升起的明月。那雄浑的歌声从楚国传来,击鼓的节奏如同齐国吴国的乐章。 3. 赏析: - 采莲姑娘:诗中的女子是一位采莲的女工,她在夜晚工作至深夜
``` 湘江清十首 其五江静月明时,有人倚修竹。 夜听瑶瑟音,翻入沧浪曲。 注释 - 湘江:指湖南省的湘江。 - 清:清澈。 - 其五:这是第5首诗。 - 江静月明时:在夜晚安静的时候,月光明亮照耀着江面。 - 有人:某人或某位。 - 倚修竹:靠着修长的竹子。 - 夜听瑶瑟音:在夜晚聆听瑶瑟的音乐声音。 - 翻入沧浪曲:音乐声被带入了沧浪之曲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
诗句原文: 渔父向余笑,红尘满世间。何如罢钓后,人比野鸥闲。 译文: 渔父笑着向我打招呼,世间的红尘纷扰无处不在。不如在罢钓之后,与野鸟一样悠然自得。 注释: - 渔父:指钓鱼的人,这里特指诗人。 - 向余笑:向诗人打招呼并微笑。 - 红尘:指世俗的红尘,即人间的繁华世界。 - 罢钓后:不再垂钓,表示一种放下世事,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 人比野鸥闲:形容诗人在渔父的闲适生活面前
【注释】 执:持;禊,古代风俗,三月上巳日人们在水滨洗濯,以除灾疾。云中君,指云神。 【赏析】 这是一首咏兰的诗。首二句写兰之美丽。“碧”字形容水际丛兰的色彩,“香风两岸闻”则写出了兰的香气四溢。三、四两句写人的动作和心理,“褰芳”是指采摘兰花。“修禊罢”,即禊事已毕,“欲荐云中君”则是说想把兰花献给天上的云神。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生动而含蓄
湘江清十首 其六 远看如白练,皎皎澹清晖。 好持并州剪,裁作水仙衣。 注释: - “远看如白练”:形容湘江的水面在远处看起来如同一条白色的绸带。 - “皎皎澹清晖”:清澈的水面反射着月光,显得明亮又清新。 - “好持并州剪”:这里使用“并州剪”比喻用来裁剪水仙衣服的锋利剪刀。 - “裁作水仙衣”:将清澈的水面裁剪成美丽的水仙服装,形象地描绘了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赏析:
【注释】 ①江皋:水边的高地。小筑:即“小筑亭”。十景:指《十景》图。同邑:同一县份的。孝廉:汉朝的一种官名,汉代对举孝廉者授以官职。李相:李贤,字相如,唐朝人。 译文: 江边的小亭子,是同县的李贤所题写的“十景”图。我闲来无事,可以洗耳倾听,不必非得颍川的水才能听到天籁之音。静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可悟到无声才是万物本原的道理。 赏析: 这首五言排律,写诗人闲居江边小亭的心境和感受。全诗紧扣题目
《湘江清十首 其八》的诗词赏析如下: - 诗句翻译 1. 木落洞庭秋,丹枫夹岸愁。秋天到了洞庭湖边,岸边的枫树如火般燃烧,充满了忧愁。 2. 灵均前日泪,不断与江流。屈原曾在此地流下眼泪,他的泪水仿佛江水一样,永不停止。 - 注释详解 1. 木落洞庭秋,丹枫夹岸愁。秋天到来,洞庭湖畔的枫叶如火,景色美丽却令人感到愁苦。 2. 灵均前日泪,不断与江流。屈原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在这里流下了眼泪
在明亮的月光下,湘江水波轻轻荡漾,清澈见底。 八月的湘江,被暴雨洗刷过后,显得格外清新,没有一丝暑气,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 在这空寂的夜晚,我独自徘徊在岸边,目光所及之处,只有江面上的倒影和点点星光。 忽然间,我似乎看到了两位美丽的女子,她们身着华丽的衣裳,宛如天上的仙女降临凡间。她们在江边漫步,仿佛是那传说中的二妃,她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让我忍不住想要走近去欣赏她们的美丽。
【注释】 飞尽:飞尽楚南云,形容湘江水势浩浩荡荡。 盈盈:满盈盈绿堪染,满盈盈绿指翠绿色,形容湘江水清澈见底。 闲来:闲来枕流卧,闲来意指无事可做时。 一幅:一幅湘妃簟,湘妃是传说中的湘水女神,湘妃簟为一种用竹片编织的席子。 【赏析】 此诗描绘了湘江美丽的景色和宁静的气氛。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湘江的壮丽景象和宁静氛围。首句“飞尽楚南云”形象地展现了湘江浩渺无际的水势和宽广的视野
诗句原文: 明月照江浔,佳人夜夜心。 江源何处尽,石路九疑深。 译文: 在明亮的月光下,我站在江边的小洲上,看着远方的佳人,她的心情随着夜晚的变化而起伏。江水从哪里开始流淌,石头铺成的小路又在哪里尽头?九嶷山的深处隐藏着深深的秘密,我在其中寻找着答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下的江边景色和佳人的心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诗中“明月照江浔”一句,以明月为引子,营造出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