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归来必自得,有乐斯陶陶。 - 注释: “归来”指归家,“必自得”表示必定是内心得到了满足和自在。“有乐斯陶陶”意为有了这样的快乐就心满意足。整体意思是诗人在归途中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满足。 - 译文: 归来定会心满意足,心中充满了快乐。 2. 发泄胸中奇,文场战当鏖。 - 注释: “发泄胸中奇”指的是将心中的奇思妙想抒发出来。“文场战当鏖”意味着文学创作如同战场上的较量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其三 柽 《诗》识其名,材无用。谁谓材无用?西戎每渡河,此木能载重。所以人字之,岂在作梁栋。两株倚东篱,计亦七年种。相对垂青丝,蓦地来二仲。 这首诗是明代彭孙贻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中的“柽”是一种树木,因其坚韧而常用于承载重物。诗中通过描绘柽树的坚韧与实用,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彭孙贻(1557-1630),字元瑞,号石屏
【注释】 榆:榆树。 三榆:指榆树。 亭之左:亭子左边,指园中亭的左侧。 西日待隐蔽:西边的阳光等待遮蔽。 阴成客能坐:阴翳成了可以坐的地方。 七年长渐高:七年里慢慢长得高了。 密叶已交锁:树叶茂密交叠在一起。 生钱闻可食:听说这种树的叶子可以食用。 贫者当果蓏(zá):贫穷的人可以用它的果子来充饥。 忽憔悴:忽然变得枯黄而憔悴。 啮腹缘蚁蜾(léi):蚂蚁啃咬它的肚子。 材未中船舵
沈石田追仿黄大痴长卷为林御史舜举题 黄大痴是明代著名画家,他一生痴迷艺术和自然,他的画作以山水为主,风格独特。 大痴道人顾长康,平生痴绝仍画绝。 大痴是黄公望的别号,顾长康是他的另一个别号。他的画作以山水为主题,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长卷当年我亦观,大略犹能为人说。 我也曾观看过他的画作,虽然我不能像他那样深入地理解,但我还是能理解他的画作。 山川历历百里开,仿佛扁舟适吴越。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其一 槐东园忆初购,粪壤频扫除。 墙下古槐树,憔悴色不舒。 况遭众攀折,高枝且无余。 爱护至今日,浓阴接吾庐。 数步已仰视,伟哉巨人如。 非藉此荫庇,谁结幽亭居。 立为众木长,奴仆柽与榆。 注释: 1. 东园忆初购:回忆我最初在东园买地建房的事情。 2. 粪壤频扫除:经常打扫庭院里的粪便和泥土。 3. 墙下古槐树:院子里的一棵老槐树。 4. 憔悴色不舒:树皮上的皱纹显得憔悴
【题解】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前半部分描绘了山色秋景之美,后半部分则赞美许道宁的绘画艺术,并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注释】这首诗中,有四组关键词,每组关键词都带有注释。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许道宁画作的题咏之作。诗中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许道宁绘画艺术的赞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注释】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其六:这是组诗中的第六首。槿(kǔn),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南方编短篱,木槿每当路:南方编短篱笆的人家,门前常常种有木槿树。 北地少为贵,翻编短篱护:北方地区很少种植这种植物,因此人们翻土编篱加以保护。 要知一物耳,贵贱以地故:要知道这种植物,是由于它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有关。 夏末蕊累累,生意含晓露:到了夏季末尾时,花朵密布如珠。 花开亦可观,别种更相妒
这首诗描绘了园中的枣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译文: 园中荒废,枣树却有八九棵,它们争相结果,结出的果实大如豆子。枣的味道香甜脆嫩,只有南方才有这样的佳果。阳光下的枣逐渐变红,儿童们已经偷偷地想要吃。摘下的枣装满了好几斗,邻居们甚至来讨要。早知道这些枣可以吃,为什么还要种那些柽榆呢?这种树很耐旱,土壤不潮湿也能生长。所以齐鲁地区,砍伐树木用来做薪柴和草料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翛然数君子,落落俱长身。” 注释:“翛然”意为高洁脱俗的样子,“落落”形容竹子挺拔的姿态。此句描绘了竹的高雅品质和其挺拔的形象。 2. “东家每借看,步去不嫌频。” 注释:“借看”指的是向邻居借来观赏,“步去”是指竹叶被频繁移动观看。表达了作者喜爱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美好事物给他人。 3. “移栽幸许我,已自前年春。” 注释:“移栽”指将竹子移植到新的地方
诗句解读与译文 - 开不结实,徒冒丁香名:这句诗描述了丁香花虽然开花但不结果实,只能依靠其香气来命名。 - “丁香”:一种植物,以其芬芳著称。 - 枝头缀紫粟,旖旎香非轻:描述了丁香树枝上挂着紫红色的小粒,香气浓郁而不轻浮。 - “紫粟”:指的是丁香的果实,颜色为紫红色。 - 乃知博物者,名以香而成:这句话强调了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和了解才能领悟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 “博物者”:对知识渊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