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考核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评价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具体的环境、人物、诗句等来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对全诗逐句进行翻译,然后结合注释及赏析要点作答。本题中,“散吏幸无事,合置荒园中”一句,译为:我作为一位无职官员,幸运地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著书忘其词,安复论异同。”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专心于著书,忘记了写词
【注释】 病项:即“项疾”,指颈椎病。 百一:一百个之一。形容多病。 六欲:佛教认为人的烦恼有六种,分别称为眼、耳、鼻、舌、身、意,合称六欲。这里用“六欲”代指贪嗔痴三毒。 七情:佛教认为人的烦恼也有七种,分别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合称七情。这里用“七情”代指五毒。 偶:偶然。 籧篨戚施古人疾:籧篨戚施,古代一种乐器,此处借指疾病。古人疾,指古代的人生病。两句意为:我今有病偶尔来此
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不详,但我们可以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首句“茫茫巨海流银沙,光分民舍并官衙。”描述了一幅广阔的场景,仿佛是一片汪洋大海,其中银色的沙粒在流动。这可能象征着一种广阔无垠的空间或时间。同时,这句也暗示了诗人们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的作品。 第二句“诗人说诗等说法,四坐缤纷天雨花。”描绘了一种热闹的场景,诗人们正在热烈地讨论诗歌。这里“四坐”指的是四周的人们,他们被这种讨论所吸引
【解析】 此诗首联“淙淙檐溜垂”,写屋檐流水声;颔联“矮屋初堕瓦”,描写雨势之猛;颈联“垫溺念郊野”,写出了作者因天久不雨,而对百姓的担忧;尾联“泥深没羸马”,描写雨水漫过地面淹没马足。 【答案】 译文: 房舍屋檐上的流水声潺潺,这种事已久不再听到。派人去送书信防止屋顶漏水,只见低矮的屋子上瓦片已经坠落。 干旱天气固然好,但百姓却因缺水而感到痛苦。何况那南楼的人,离诗人很远,百步之外就隔开了诗社
吴宽的《送张都水》原文如下: 幽燕建都邑,九鼎从而迁。八政一日食,仰此东南偏。岁漕四百万,舳舻相后先。云帆罢转海,江淮达且沿。迤逦经齐鲁,有渠昔人穿。噫此寻丈耳,譬若沟浍然。置闸以启闭,相时为节宣。岩岩鲁山下,平地多流泉。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奫沦惟自足,安知可浮船。疏导非人力,济世嗟何缘。张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往来相度之,涤源同九川。功成既归朝,大臣慕其贤。封章始朝荐,行李仍夕旋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徐渭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第一句:谢孔昭临黄大痴画 - 注释: 谢孔昭,指画家黄公望,字大痴;黄大痴画,即指黄公望的画作。 第二句:大痴道人避世士,移家旧隐虞山里 - 注释: 大痴道人,指的是黄公望;避世士,指远离世俗、隐居生活的人。这里的“虞山”,指的是位于今江苏常熟附近的一处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隐居。 第三句:早年能画老入神
题 启 南 写 游 虎丘 图 云岩不减灵岩好,昨者胡为涉行潦。 千人石上两青鞋,日出深林歌杲杲。 一时取乐能偿劳,水西山北争探讨。 涧泉漱齿心亦清,石壁题名手亲扫。 西去阳山十里遥,冒雨有人归不早。 明朝见话入云岩,扼紧捋须空懊恼。 好山不趁晴时游,此事已差何足道。 安知犹有独游人,隔水相望在阳抱。 何处移来此画图,我方起观俄绝倒。 诗情画意各有在,岁月依然仍可考。 虫鸡得失不须争
题海虞钱氏所藏王均章虞山图 扁舟昆湖去,忆向虞山还。 当时迫日暮,未得穷跻攀。 至今三短章,寂寥不重删。 安知六载后,依然见兹山。 谅无愚公愚,赖有顽仙顽。 顽仙隐居处,深林置柴关。 丹灶火常伏,药阑苗载芟。 高情付缣素,丹青色斑斑。 兹山卧平野,隐然不成环。 透迤亦甚远,攒蹙何其悭。 只尺见百里,群峰互垂鬟。 飞鸟归易没,浮云出偏闲。 拂水最奇丽,空岩故漩澴。 天风或稍定,石壁仍潺潺。
【注释】 西郭:指西面的城郭。 清风棋墅:清静的棋院。棋墅,即棋墅山,在今浙江省德清县东南。 俗物:平庸的东西。 抄云子:用云母粉做棋子。 长镵雪堆:用长刀砍削成堆的雪。长镵,一种锄草工具,用铁柄和木把制成。 金琐碎:指云母粉做的棋子。 玉崔嵬: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崔嵬,高大的样子。 馋守:贪财的人。 鹅溪绢:指产自浙江德清县的绢。 【译文】 在清幽宁静的西郭棋墅开棋,你却送来平庸无用之物
偶见元李希籧提举遗墨乞归宾之盖希籧其先世也因宾之作海月庵记为谢以此酬之 遗墨持归走僮仆,想见开缄重薰沐。 百年珠玉慨沉埋,袖拂蛛丝光夺目。 遂令短纸一尺余,价压书巢三万轴。 乞邻与人真自惭,艺苑酬功百言足。 夜归解带不成眠,海月亭亭当矮屋。 琅然乌鹊忽惊飞,月下新篇已堪读。 湖湘文种传一家,前有希籧后怀麓。 吴人再结文章缘,几上分明留此幅。 锦囊收贮莫教迟,俗子无知将手触。 后世诸孙更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