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
【译文】 初到象郡,我住在靠近城南的小楼,每天夜晚都散步月下,散心解闷。 小市的灯火在清晨时已经收尽了,山中空寂,只有晚风在吹奏着笛子。 孩子呼唤我回家,恐怕我的心意悲伤凄惨,怕我因此愁绪满怀,心情沉重。 我从年轻时就坚持高尚的道德信念,但到了年老之时,厌倦了奔波劳累的生活。 天意或许要帮助我吧,让我没有南荒谪放之苦。 现在闲坐在这里,我看着鼻子尖发白,感叹人生。 【注释】 初至象郡
【注释】 初至象郡:第一次来到象郡。象,地名,在今湖南象州县北;郡县长官为象郡太守。 扁,同“砭”,古代一种用来治病的石器。 医方略岚嶂:医生根据地形地貌来开处方。 茅黄,一种草药。秋两淫:秋天采收的茅花和黄色的草药。 疟(miao),疟疾。盖,大概、大约。 咒师,道士或巫师。 吾欲养黄婆,母壮子亦王:我想养生之术就是保养母亲,母亲强健了孩子也就健康。黄婆,传说中炼丹术士的妻子。 母,指母亲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初至象郡 - 初次到达象(或像)郡。 2. 裨海环□□,□□□□国 - 周围有辅助大海的地形,是□□□□国的领土。 3.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 - 世人只看到自己的双脚,想要探索到边际。比喻视野受限。 4. 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 - 内心明白大禹划分土地的功绩,但舜的治理远超过大禹。 5.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 - 我被迁移到了桂岭之外,仰望星空时也能看到北斗七星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皇帝驾临太学,与学子们一同学习、探讨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日月天回十二章,诏移清跸幸胶庠。 诗句1:日月天回十二章,诏移清跸幸胶庠。 注释:在古代,天子出行时,有特定的仪仗和礼仪,其中“日月”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威严;“十二章”则是指天子的服饰上绣有十二种不同的图案,代表着天地万物。这里指的是皇帝来到太学,与学子们一同学习和探讨。 六龙稳转桥门曲,多士横穿锦仗行。
绝句 八尺方床织白藤,含风漪里睡瞢腾。 若无万里还家梦,便是三湘退院僧。 注释 - 八尺方床:指一张方形的床,尺寸大约为八尺长和方尺宽。 - 织白藤:用白色的藤条编织而成。 - 含风漪里:形容床上有风吹过的波动。 - 睡瞢腾:形容人睡得深沉、模糊。 - 三湘:指湖南地区,特指湖南省。 - 退院僧:指退居寺院成为僧侣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格非所作《绝句》中的一首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 首句写在试院中,因天热而得小疾,但稍能坚持,勤勉不减。“斗暄”,即指炎夏酷暑,炎热难耐,这里用一个“暄”字来形容,可见其热的程度。“小疾”即小病。诗人在如此酷暑的环境下仍能坚持读书学习,可见其勤奋好学的精神。“亦稍败吾勤”是说虽然天气炎热,自己却能坚持住,没有放弃。 次句写由于天气炎热,自己稍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天气实在太热了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诗人贬谪江陵时。诗人在江村雾雨中步履,竹间门巷系黄团,犹嫌肮脏惊鱼鸟,父老相呼拥道看,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江村雾雨寒,竹径通幽深。 门前黄团系,竹间闻水声。 惊飞鱼与鸟,邻里笑相迎。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江村雾雨中行步,竹径通幽深,门前系黄团,竹间闻水声,惊飞鱼与鸟,邻里笑相迎。诗人在江村雾雨中行步,竹径通幽深,门前系黄团
【注释】: 过临淄:路过临淄。临淄是春秋时齐襄公所建的都城,战国时齐国的国都。这里泛指繁华的都市。击鼓吹竽:奏乐吹箫。七百年:指从齐襄公到诗人的时代已有七百多年的时间。九府钱:周代掌管财政的官署称“九府”,这里泛指古代国家的财富,也借指金钱。 【译文】: 鼓瑟奏乐吹箫已经七百年了,临淄城郭宫殿还是依旧巍峨屹立。 今日只有耕作的人们,才能得到当年国家财政的收入啊。 【赏析】: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
裨海环□□,□□□□国。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 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 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 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 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