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恽
小桃红 · 越调 · 采菱人语隔秋烟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注释: - 《小桃红》为越调中的一种曲调名。 - “采菱人语”指的是采菱女在秋风中交谈的声音。 - “隔秋烟”描绘了秋日烟云缭绕的景象。 - “波静如横练”形容湖水平静得就像一条横练(古代一种用来比喻水面平滑的丝织品)一样。 - “入手风光莫流转”意味着眼前的风光无法转移视线,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注释】 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一带。好处是汾西:指这个地方景色秀丽,是个好地方。水秀山挼翠:形容山美水清,绿树掩映。 谁道微官淡无味?锦幛泥:锦缎做的帐篷,泥制的车盖。比喻官场的奢侈。 路人争笑山翁醉:山中人因醉酒被路人嘲笑。 西山残照:指傍晚的夕阳。关卿: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险忙杀暮鸦啼:乌鸦因天色晚而惊鸣,这里用来形容天色已晚。 【赏析】 全词描写的是越调《小桃红》所咏的“平阳好”的美景
鹧鸪天 浴凤池边养相材。朝端先肃汉仪开。九秋灏爽临初度,千丈恩光动宪台。 锵剑佩,望蓬莱。翠华南扈拂天来。一枝好在霜前菊,留待清香荐寿杯。 注释:在凤凰池旁边培养有才能的人。朝中先肃清汉代的礼仪。秋天的气爽来临在开始的时候,千丈的恩惠之光震动到宪台。铿锵的剑佩声,望着蓬莱山。翠绿的南扈拂天而来。一枝好的菊花,留着在霜前的菊花,留待清香的酒献给寿星。 赏析:此词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朝廷中有人
解析与赏析 诗句释义 簪纚潇然自谢林: 描述了一位女子优雅地向树林中隐去的场景。 - 簪纚:古代女性的一种发饰,这里指代女子的装束。 - 谢林:离去或隐退山林。 - 注释:形容女子在离开时,如同美丽的风景一样引人入胜。 一家柔范到周南: 描述家中的女性具有柔和的风范和德行。 - 柔范:柔和的风范。 - 周南:周朝南国,这里是借用来象征家庭或家族的美德。 - 注释
【注释】 鹧鸪天·谒太一宫赠王季祥:词牌名。 谒太一宫:指作者到太一宫拜见仙人。 王季祥:《太平御览》引《神仙传》云:“王季祥,字季高,广陵人。少而聪悟,能通阴阳五行之书。年二十余,遂学道于吴猛,得仙术。”这里泛指道士或道士中的贤者。 五年:作者自注:“来谒齐宫又五年矣。”齐宫:齐武帝所建的皇宫。齐宫在建康城西北钟山南麓,为当时帝王居住之所。 道人:道教称修道者为道人。 坐前轩:坐在前面的轩窗下
鹧鸪天 拾翠仙洲野兴长。尊前一曲杜韦娘。人怜暖日明歌扇,我爱兰英媚国香。 供楚佩,笑梅妆。春风着意泛崇光。老怀不到凌波梦,要遣琵琶送一觞。 注释: 1) 《鹧鸪天·赋牡丹》是北宋文学家晏殊的词篇,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春。该词上片写牡丹花的美艳动人和自己的赏花之情;下片写自己虽年迈体衰仍想借酒浇愁,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全词语言清丽婉约,含蓄蕴藉,情调凄迷缠绵,意境深远含蓄、委婉多姿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花的诗,诗人用“花草离骚”来形容花的美丽和独特。 鹧鸪天:这是诗的题目,意为“鹧鸪鸣叫的天气”,通常用于诗歌或歌词中,表示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景象。 花草离骚试品量:这句的意思是对花草进行了品味和评价。"离骚"是屈原所作的长诗,"试品量"则表示诗人在观察和思考。 猗猗香色紫兰芳:这句描述了花草的颜色和香味。"猗猗"形容花草的样子,"香色"指的是花草的颜色和香味
鹧鸪天 寿李靖伯母 香静堂萱燕处温。一家柔范被乡邻。三牲奉养真纯孝,八十康宁是福人。 岩菊晚,岭梅春。丰容林下旧精神。婺光不动云衢烂,供佛床头景气新。 注释: 香静堂:指李靖的家宅,也代指李靖本人。萱燕:燕子。温:温暖。柔范:和顺的德行。一家:一家人。被:遭受。乡邻:邻里。三牲:指猪、牛、羊三种牲畜,古代祭祀用的肉类。真纯孝:真正的孝顺。八十:指八十高龄。康宁:安康安宁。婺光:婺星之光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等,是一种古典词牌名。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前段三平韵,后段三平韵。 1. 诗词原文: 门外东风驻马蹄。月明庭树绿阴稀。眼中时事惊天运,醉里游谈似□机。 思远走,拟高飞。此心安得与时违。遗书浩荡三千卷,未分穷愁老布衣。 2. 赏析: - 首句赏析:“门外东风驻马蹄”。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东风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野粉宫墙暮两边。洛京依旧锁婵娟。一声金缕关情处,满串骊珠讶许圆。 注释:在黄昏时分,皇宫的围墙被野花的香气所笼罩,洛阳城依旧美丽宁静,就像一位少女一样。当夕阳洒下金色的光芒时,仿佛听到了那悠扬的歌声,让人心醉神迷,满心欢喜。 赏析: 首句“野粉宫墙暮两边”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皇宫外景图,野花在傍晚的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与周围的宫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暮”字不仅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