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
这首诗是作者对张别驾在古劳望白龙池的观感所写。诗中以“白龙”为题,描绘了白龙池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一泓何处泻天池,泡沫君看水面漦。 第一句“一泓何处泻天池”,描绘了白龙池的广阔无垠和清澈透明。第二句“泡沫君看水面漦”,则表达了作者对白龙池水波涟漪的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若对昆崙修缺典,数篇休欠白龙诗。 第三句“若对昆崙修缺典”,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白龙池的赞美之情。第四句“数篇休欠白龙诗”
【注释】 西铭:即《西铭》,是朱熹的一篇讲修身治国的文章。迤𨓦摊,指曲折连绵。只:不过。假半年闲,指读书学习的时间很少。谁家绣得鸳(yuān)鸯(yīng)谱,指谁家织出了鸳鸯戏水的锦绣图样。鸳鸯,鸟名,雌雄相依,故借指夫妻恩爱。金针度世间,用金针比喻传授道理。 【赏析】 此诗为朱熹《读近思录》之第三篇。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大学’者,大学之道也。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释】囊:袋。翠林:绿树成荫的森林。 冥蒙:模糊不清的样子,暗指云雾缭绕。 长髯老:道士胡须很长,故称其为“长髯”。 方壶:传说中的神仙居所。《山海经·中山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食,不精,不息,息为风。”这里用它代指仙境。 通:通往、通向。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梦游罗浮山的经历。首句写梦中所见罗浮山景:一口大口袋里盛着满满的四百余峰罗浮山
【注释】 次韵送陈秉常之荆门州任 其一: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陈秉常赴荆门州任职而作的。 不辞远道赴荆门,不避儿童笑稗官。 闲望白云飞彩水,脚头落处洞门宽。 【赏析】 首句写诗人送友人赴任,不避路途遥远,也不忌讳人家笑话,足见情谊之厚。第二句用典,《太平御览》卷三百五十八引《襄阳耆旧传》云:“(王)充字仲通,荆门令。少游学于洛阳,人有谓充曰:‘汝何为不仕?’充曰:‘吾本楚人,今仕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赏析”,“分析”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诗歌中的关键语句,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天人之际”,意思是天地与人之间的界限。天人之际,指天与人事的关联。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天人一理通”“谁谓匹夫微,而能动天地”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感应良可畏”意思是感应是可怕的,不可轻视。 “千载陨石书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即要求解释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以及表达了什么情感。 (一) ①“一抱遗骸一恸深”:抱着遗骸痛哭,悲痛之情深重。一恸:一次哀悼。②“岭危天险路逡巡”:山岭险峻,道路艰难。 (二) ①“昨宵鬼哭通山月”:昨夜的鬼哭泣声回荡在山间
【注释】 过白塔:经过白塔。 明月清风放两头,群黎无处不歌讴(yōu)。 明月清风,指皎洁的月光和清凉的清风。比喻美好的环境。“放两头”即遍布两边,形容到处。 群黎:百姓,指广大人民。 与君当作逍遥游,东原绿遍西原白。 与君:你我;君,古代对尊长的称呼。“逍遥游”,出自《庄子·逍遥游》篇,是说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行动,不受任何约束和拘束。这里指在大自然中尽情游玩。 东原:东方的原野。 西原
【注释】 我:我。苍梧:泛指南方。息桨:停船,休息。湄(méi):水边,江畔。连冈:连绵不断的山冈。眺(tào):远望。石室:岩石中的孔穴。晚晖:夕阳的余光。前哲:先贤。执炬:拿着火把。读之:读他们的题字。北壁:北边的墙壁。元公遗:元结(719—782)的题字。今古一相感:今人古人都感到感慨。光风:和煦的风。丹灶:炼丹的炉灶。葛仙:传说中的仙人葛洪。胡不归:怎么不回来呢?对之:面对它。长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藤蓑五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一蓑费几藤,南冈砺朝斧。 - 第一句描述了制作蓑衣的材料和工具,用“藤”和“斧”来形象地表达。 - “一蓑费几藤”说明制作一件蓑衣所需的藤条数量不多。 - “南冈砺朝斧”则描绘了人们在南边的山冈上使用早晨的阳光来磨利斧头的场景。 交加落翠蔓,制作类上古。 - 第二句进一步描述了蓑衣的制作工艺
【注释】 动星:北斗七星。西南沙:即西江之沙洲,指广西桂林一带。桐江:在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胜概:美好的景色。括囊:收敛。收容。 【赏析】 此首诗为诗人自咏其归隐生涯的写照。首句点明隐居地点。次句说,一蓑烟雨任平生,钓罢归来不系船。这两句是说,我像那不动声色的北斗七星一样,隐于西南沙洲之上,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第三句说,如果比桐江还美,那就更胜一筹;即使身为神仙,也须收敛锋芒,不要张扬,要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