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感刘琨与卢谌事”,然后根据诗句中的关键信息点来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分析的理由即可。 首句“感刘琨与卢谌事”,交代了写作背景,即诗人感慨的是刘琨和卢谌的故事;“越石信英臣”,刘琨字越石,诗人称他为“英臣”;“子谅亦文雅”,指的是卢谌,卢谌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人;两句写出了两位人物的特点
诗句释义: 1. 出门见斋颜 - "出门"指走出家门,“见斋颜”可能是指看到了家中的斋堂(厨房)或厨房中的景象。“斋颜”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厨灶或厨房。 2. 十日不一逢 - “不一见”意即十天之内难得相见一次。表达了诗人与朋友见面的困难和稀少。 3. 以我腹中满 - “腹中满”形容诗人感到肚子非常饱,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因为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 4. 忆君头上风 - "忆君"表示思念友人
【注释】 朽生:指腐朽。何所营:做什么营谋?何所营,即何所营为。东坐西坐:形容人无定处、游手好闲的样子。搔头:搔头皮。白发少:头上白发不多。青蓑:草帽。摊地:在地上。青蓑破:草帽破了。千卷万卷:《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书七略四分,《易》三十家,《诗》三百五篇,《书》十有六家,《礼》、《乐》十七,《春秋》十二,《杂传》二百二十九种,合三千二百八十九部,五千五百四十三种,一万三千五百二十篇
诗句释义如下: 挽着藤制蓑衣,想要做什么?新月从东岭升起。 独自快速跳舞,不停歇,如何整理凌乱的舞步? 如同漆园吏一样,形影自守。 译文: 挽着藤制蓑衣,想做什么?新月从东岭升起。 独自快速跳舞,不停歇,如何整理凌乱的舞步? 就像漆园吏一样,形影自守。 注释: 藤蓑:用藤条编织的蓑衣。 漆园吏:比喻自己像古代的漆园吏一样,有形无影,自得其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夜行的场景
藤蓑五首 其二 人好蓑亦好,月光水亦光。 水南有酒媪,酒热唤我尝。 半酣独速舞,舞罢还举觞。 所乐在知止,百年安可忘。 注释: - 人好蓑亦好:形容人喜欢使用蓑衣(一种用草或植物叶子编织的雨具),就像蓑衣一样让人感到舒适和美好。 - 月光水亦光:形容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也变得光亮如镜。 - 水南有酒媪:水边有个卖酒的老妇。 - 酒热唤我尝:酒热了,老妇叫我品尝。 - 半酣独速舞:我喝得半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从标题、作者、时代背景以及诗中重要词句的解说等角度分析即可。此题要求考生逐句解释并赏析。 【答案】 诗句释义:拉马玄真看山,是说在官府里忙碌地办理文书,心里苦闷。文士弄笔砚,指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写诗作文,劳心费力。我独无事,隐几忘昏晨,指我清闲无事,可以高枕无忧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全诗为: 新蓑藤叶青,旧蓑藤叶白。 新故理则然,胡为浪欣戚。 扁舟西浦口,坐望南山石。 东风吹新蓑,浩荡沧溟黑。 须臾月东上,万里天一碧。 安得同心人,婆娑共今夕。 注释: - 新蓑藤叶青,旧蓑藤叶白。:新蓑和旧蓑的颜色对比。 - 新故理则然,胡为浪欣戚。:新旧的物理变化让人感到悲伤。 - 扁舟西浦口,坐望南山石。:在西侧的渡口坐着看南山上的石头。 -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人以飞盖凌沧溟、高台拂朱鸟的壮观景象开篇,勾勒出一幅天地浩渺、气势磅礴的画面。接着,诗人用乾坤一水浮、日月双轮绕的天文现象,进一步描绘了宇宙间的浩瀚与神奇。 在这样宏伟壮丽的景象背后,诗人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局促。于是,他转而感叹眼孔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与无奈。接下来,诗人以景山千丈松、慰我冰雪皎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乐观。
【注释】 见:通“现”,出现。楚:楚楚,鲜明貌。西江英:指李白(字太白)和杜甫(字子美)。徐苏里:地名,今安徽寿县东南,为李白和杜甫的故里。冥月:指中秋明月。胡为:为何,为什么。感此:触动了我心中。秋蛩:即蟋蟀,古人常以秋蛩之声比喻悲苦之音。慨然:慷慨激昂的样子。尽:尽情,尽情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作。诗人李华与友人李、刘二人在陶渊明的故乡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结伴而行
【注释】 阿姑:指年老的妇女。 守此芳岁阑:守着这美好的时光。 三十寡且贫:三十岁的时候,丈夫死了,自己也变得很贫穷。 纺绩供朝餐:纺织和纺织用来做衣服,以供每天早晨的饮食。 秉烛更抱看:手持蜡烛,在夜里抱着看。 苦心两咽绝:用尽心力,但只能咽下眼泪。 双白璧:指夫妻二人。 辉映天地间:比喻夫妻二人如同天上的星辰,互相照耀。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对夫妻在艰难困苦中相濡以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