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全诗共八句,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当年台城会,执手多踟蹰。 当年台城会面时,我们紧紧握着手,心中充满了犹豫与徘徊。 四海一为别,寒暑逝不居。 在分别之际,我们感叹时间的流逝,无论春夏秋冬,时光都不曾停留。 远意属罗浮,举头望匡庐。 我寄予远方友人的深情是向往罗浮山的风景,抬头仰望着匡庐(指庐山),寄托着我的思念。 胡然金牛谷,奄忽成丘墟。 突然之间
【注释】 ①青松出乔木:松树苍翠欲滴,高耸入云,故以青松喻之。②“遥望”句:远望十里之外,郁郁葱葱的树木遮蔽了阳光。③“岁暮”句:到了年老的时候,才怀念着同道之人。④“同襟”句:询问友人为何如此孤独。⑤“定山”句:定山携带琴来,我与他悠然自得地弹琴对饮。⑥“悠然”句:弹琴饮酒,悠然自得。⑦“不辩”句:在古与今之间,分辨不清。⑧“经东吴”四句:江东之地,人才辈出,多有贤士。我也曾与之交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和陶 其一 移居》,全诗如下: 万金论买邻,千金论买宅。 岂不念子孙,而以营朝夕。 长揖都会里,来趋白沙役。 壤地何必广,吾其寄一席。 邻曲弥乐今,园林尚怀昔。 吾志在择善,无然复离析。 注释 1. 万金论买邻:形容邻居的珍贵程度,足以用万金来衡量。 2. 千金论买宅:形容住宅的珍贵程度,值得用千金来购买。 3. 岂不念子孙:难道不考虑到子孙后代吗? 4.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庚戌年九月中,即农历九月初七,是秋天收获庄稼的时候。 迟明向南亩,疏星在檐端。 天将明时,我向南边的稻田走去,稀疏的星星在屋檐上闪烁。 夫出妇亦随,无非分所安。 丈夫出门,妻子也跟随着他,这是出于她们的共同需要或愿望。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归家后不久。诗中写诗人归家后的生活,表现了农民朴实、纯朴、勤劳、乐观的一面。 道傍往来人,下车时一观。 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停下车来观看
《和陶怀古田舍》 君子固有忧,不在贱与贫。 农事久不归,道路竟徒勤。 青阳动芳草,白日悲行人。 沮溺去千载,相知恒若新。 出门转穷厄,得已聊一欣。 甘雨濡夕畛,繁花幕春津。 独往亦何乐,耦耕多近邻。 百年鼎鼎流,永从耕凿民。 注释: 1. 君子固有忧,不在贱与贫。 - 注释:君子(指有德行的人)自然就会有忧虑,这种忧虑不是由于贫穷或地位低下。 2. 农事久不归,道路竟徒勤。 - 注释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留连脯时酒”:指在闲暇时品尝美酒,享受生活。 2. “吟咏古人诗”:吟诵并赞美古代诗人的诗歌。 3. “夕阳傍秋菊”:夕阳下,菊花盛开,美丽的景象。 4. “采之又采之”:采摘更多的菊花。 5. “所思在何许”:心中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6. “千古不同时”:即使时间流转千年,也无法与对方共度时光。 7. “四海倘不逢”:如果世界上没有遇到他/她,我该怎么办? 8.
诗句释义 1 黄云右关:这里的“黄云”指的是一种黄色的云彩,而“右关”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者地界。这一句可能是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黄云的壮观景象,或者是在表达某种情感上的困扰或迷茫。 2. 万丈黄云千丈山:“万丈”和“千丈”都是夸张的手法,用来描述云的高度,表达了一种极高的境界。这里的“黄云”和“山”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3. 金粟花开不等闲
诗句释义 1 真乐何从生:表达了对真正快乐来源的探索。"真乐"通常指心灵的满足和宁静,而"何从生"则表示这种快乐的源头是什么。 2. 生于氤氲间:这里的“氤氲”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充满生机的状态,可能是指自然或精神上的某种和谐与统一。"生"字表明了这种状态是持续不断的,而"间"强调了其微妙和不易察觉的性质。 3. 氤氲不在酒: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幸福或内心的平静并不依赖于物质享受,如酒
【注释】: 黄云左关:指诗人在长安的左关。 万丈黄云千丈山,金粟花开不等闲:形容长安城周围的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仿佛是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卷,而金粟花盛开的景象也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金粟氤氲塞两间,吁嗟乎金粟丈人,与尔同岁阑:形容金粟花盛开的景象如同仙境一般,令人陶醉其中。同时,也借金粟花来比喻自己的年龄和岁月,感叹自己已经年迈,但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 【赏析】:
诗句:缊袍不妨学道,绝谷可以求仙。 译文:穿棉袍也没关系,可以学习道教;不吃饭也可以修道成仙。 注释:“缊”意为“棉”,是古代一种保暖的衣物材料,所以这里的“缊袍”指的是用这种布料做成的棉袍。 “学道”是指修炼道家思想或实践道家生活方式。“绝谷可以求仙”中的“绝谷”通常指的是断绝食物来源,以此来追求精神上的修养和长生不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道教修炼的认同,他认为即使穿着简单的棉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