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
【解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诗人用笔极尽委婉。首联“共怜挥手别鳌峰,烟水吴洲此夕逢”,以“共怜”领起二句,写诗人与宫谕兄在姑苏驿下分手时的心情。颔联“世事只应论塞马,春雷正合起潭龙”,写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颈联“坐阑红烛谈犹健,折赠琼枝意自重”,写诗人与宫谕兄在离别之际,依然畅谈着世事,抒发自己壮怀激烈的情怀。尾联“借问昔时鸳鹭侣,几人同听凤楼钟”,回忆往昔与宫谕兄的友情。全诗语言优美流畅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即“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仔细阅读原诗并结合题干中要求,逐一分析作答即可。本首诗是一首咏梅的绝句,诗人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怀。 (1) 溪上梅花玉作林——梅花盛开在溪边,好似玉石做的树林。 孤山倚棹逢诗兴——来到孤山上
这首诗是送别李若溪,李若溪是一位官阶较高的官员。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别君南国若为情,聚首无端复送行。 - 注释:分别你这位在南方任职的长官,是因为我对你的友情深厚。我们相聚时却没有太多的言语,现在你又决定要离开,我不禁有些依依不舍。 2. 同里衣冠知己少,外台风纪拜官荣。 - 注释:我们这个小地方的士人不多,而你却在官场上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我在这里虽然也是士人,但是地位不高
怡老园后池集 竹径萝烟翠且重,行寻幽洞失前峰。 因攀岩下丛生桂,故识云中旧种松。 楼台碧水虚相映,车马高门日自容。 犹道绿尊欢未尽,别来深院起歌钟。 【注释】 竹径萝烟:竹径上笼罩着薄雾。萝烟:指萝叶上的露水。 翠且重:青翠而浓密。 失前峰:找不到先前见到的山峰。 因攀岩:于是攀登岩石。 丛生桂:丛生的桂花。 云中旧种松:从云雾中看到的旧时种植的松树。 碧水:清澈的湖水。 虚:空、大的意思。
注释: 1.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虎丘临江眺望时所作。 2. 泊舟禅径石门通:诗人停船后,沿着石径来到寺庙的门前。 3. 徙倚湖天望不穷:诗人站在寺门前,远眺湖面,湖面上的景色无边无际。 4. 正扫书坛拜和靖:诗人正在整理书籍,准备向和靖学习读书的方法。 5. 犹开梵塔礼生公:诗人还在为佛塔祈祷,希望得到菩萨的保佑。 6. 汀洲晚浸蒹葭水:诗人看到夕阳下的江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送汪吏侍先生”,这是全诗的标题,是理解全诗的窗口,然后浏览选项,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注意题干中要求的“逐句释义”。再结合注释与译文,揣摩诗句的意思。最后,根据题目所给的赏析要点进行分析。 “叨随钟阜瞻依近”,意思是我随着钟山而来到这里,心中感到欣慰;“怅别江波跂望劳”意思是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长江之水
【解析】 本诗的注释是: 1. 鹤驭鸾骖去不回:指诗人乘着仙鹤和鸾车,驾着鸾凤之车在洞中游览。2. 林扃岫幌客频来:指洞外山林幽深,洞口山崖上雾气缭绕。3. 洞门日照烟萝发:指洞外洞门被朝阳照射而显得十分明亮,洞内烟萝微发。4. 岩窦泉飞雪屋开:指出于岩洞深处的泉水飞流直下,水花四溅,好像飞雪一样。5. 始惊奇僻非人境:指此洞虽为奇峰怪石所围,但并不荒凉冷落。6. 更爱攀临坐石苔
至日信州怀寄汪石潭宗伯 【注释】:至日,指冬至。信州,今江西上饶。宗伯,对高级官员的敬称。这首诗是作者在冬至这一天写给好友汪石潭的。 译文:冬至这天我写诗寄给在福建的信州任职的朋友汪石潭宗伯。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友之情的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的赞美和期望。 江潭岁晚蛟龙蛰,岩壑霜馀桧柏青。 【注释】:江潭,江河湖海之滨。岁晚,岁末。蛟龙蛰,形容深藏不露。岩壑
【诗句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金陵观音山所见的景色和心情。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仕途的厌倦。 1. 江阁凭虚似幻成,绿崖苍壁有人行。(“江阁”指金陵观音山上的江边亭台,“凭虚”意为站在高处俯瞰四周的景象。这里用“似幻成”来形容江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绿崖苍壁”形容观音山的岩石颜色。“有人行”暗示着有人在山间行走。) 2. 波晴日抱鼋鼍窟
酬陆司业见寄秋怀之作 书囊药裹镇吾随,岐路东西岂预期。 多病只怜癯骨在,素心惟荷故人知。 游鱼远水书难寄,碧树高云意每迟。 鳌禁掖垣追逐地,独惭虚薄□恩私。 注释: - 书囊:包裹着书信和药物的书。 - 镇:常。 - 岐路:岔路口。 - 预期:预料。 - 多病:身体多病。 - 癯(qú)骨:消瘦的骨骼。 - 素心:纯洁的心。 - 游鱼:指书信。 - 碧树:形容树木的颜色是绿色的。 - 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