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
怀人诗十章 · 其三 · 陈巢南 乡邦坛坫慎交社,桑海遗闻补史亭。 一自莘庐耆旧死,松陵文献尽推卿。 注释: 1. 乡邦坛坫(dàn)慎交社:在家乡的祭坛上小心谨慎地交友。坛是祭祀用的土台,坫是祭祀时放牲口的地方,这里指乡间。慎交,即谨慎交朋友。 2. 桑海遗闻(yún):桑海代指南宋。桑海遗闻是指南宋时期留下的传说和故事。 3. 一自莘庐耆(qí)旧死:自从那些年老的、有名望的人去世了。莘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怀人诗·高天梅》中的第五章。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1. 文采风流我愧卿,未堪沦落怨三生。 - "文采风流"指的是高雅的才艺和风度。 - "愧卿"是对对方的谦称,表示自惭形秽。 - "沦落"在这里可能是指遭遇不幸或挫折。 - "怨三生"表示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可能是对过去的遗憾或者未能实现的愿望。 2. 青丘词笔渐离筑,同向人间诉不平。 -
这首诗是俞剑华的《怀人诗十章·其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相逢曾记海东头,一曲骊歌唱不休。 注释:在海的东边曾经相遇过。一首歌曲唱个不停,歌声中充满了回忆和情感。 译文:我们曾在海的东边有过相聚的经历,那首骊歌(一种古老的歌曲)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赠汝朝鞭还洒泪,寸心未死为恩仇。 注释:我把早上的马鞭赠给你,同时眼泪不禁落下
诗句 1 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先生狱中 - 注释:怀念两位先生,即章太炎和邹威丹,他们在狱中。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学者不幸遭遇的同情与哀悼。 2. 祖国沉沦三百载 - 注释:祖国(这里指中国)沉沦了三百年。 - 赏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对国家遭受长期苦难的悲痛和忧虑。 3. 忍看民族日仳离 - 注释:忍受着看着中华民族日益分离、分崩离析的痛苦。 - 赏析
存殁口号 悼念席谦与毕曜,怀念故人 1. 诗作原文 喋血羊城几战争,朱郎旅骨倘心惊。 蚕丛蜀道兵戈满,谁念江南有恽生? 2. 词语解释 - 喋血:指激烈战斗或流血牺牲;羊城:古代城市名;朱郎:对人的尊称,此处指席谦;旅骨:指战死的将士之骨;倘:倘若、假使之意;心惊:内心感到害怕和不安;蚕丛:古代地名;蜀道:四川的山路;兵戈满:形容战乱严重,到处是兵器;江南:古代地理区划名称;恽生
【注释】 存殁口号:悼念亡者之口号。存:活人;殁:死者。 张娘:《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说:“无忌有女二人,曰长华、曰少华为其内妇,皆得预政事。尝于朝堂,见无忌兄弟,或在屏间,或立于下,或坐于隅侧,或立于路侧。”《新唐书》说:“张氏兄妹以色幸于无忌。” 史娘:指武则天。《旧唐书·狄仁杰传》说:“武后称帝,拜狄仁杰为鸾台平章事。” 复壁摇灯:指武则天临朝称制时,宰相以下官员多入宫值班,故云“复壁”。
【注释】 王述庵论诗绝句诋諆放翁感而赋此:王述庵,名炎,字述庵;“论诗”指他写的《论诗绝句》:诋諆,诋毁。“放翁”指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园”,这里泛指他退居的山居。目论狂:“目”是“以……为”,“论”是“说”;意即把陆游比作一个爱说大话而又狂妄的人。倘使平原能灭虏,禅文九锡亦何妨:“平原”,指汉末名将张辽;“禅文九锡”,“封禅”后给有功之臣的赏赐,这里借指陆游对国家有功却不受重用,有怨言。
注释:十月十日虏后那拉万寿节也纪事得二首 胡姬也学祝华封,歌舞升平处处同。 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1905年(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日的“那拉万寿节”时所作,当时清朝灭亡不久,帝国主义列强正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和瓜分。诗人以讽刺的口吻,揭露了清政府对内对外的反动政策,痛斥了卖国贼那拉太后,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首句“胡姬也学祝华封”,用典。华封,《周礼》郑玄注
【注释】 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先生狱中 :指作者怀念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位革命志士。 泣麟悲风佯狂客:比喻他们为民族大义,甘冒杀身之祸,不惧强暴。 搏虎屠龙革命军:比喻他们为革命事业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大好头颅抛不得:表示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神州残局岂忘君:意思是说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为国家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赏析】
闻宁太一噩耗痛极有作宁太一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他的死讯让天下人为之哀悼。 独夫何丧苍生愿,豪杰成灰石骨哀。 独夫指的是明末的皇帝崇祯帝,他的去世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和悲痛之中。而那些英勇的将领和士兵,他们的英勇牺牲也让整个国家的人民感到深深的悲哀。 血溅武昌他日事,鬼雄呵护复仇来。 这里提到的“血溅武昌”是指明朝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武昌之战。在这场战争中,许多英勇的将领和士兵为了保卫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