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羊城几战争,朱郎旅骨倘心惊。
蚕丛蜀道兵戈满,谁念江南有恽生?

存殁口号

悼念席谦与毕曜,怀念故人

  1. 诗作原文
    喋血羊城几战争,朱郎旅骨倘心惊。
    蚕丛蜀道兵戈满,谁念江南有恽生?
  2. 词语解释
  • 喋血:指激烈战斗或流血牺牲;羊城:古代城市名;朱郎:对人的尊称,此处指席谦;旅骨:指战死的将士之骨;倘:倘若、假使之意;心惊:内心感到害怕和不安;蚕丛:古代地名;蜀道:四川的山路;兵戈满:形容战乱严重,到处是兵器;江南:古代地理区划名称;恽生:指郑虔的字号“子舒”或别号恽生。
  1. 译文与注释
  • 喋血羊城:在激烈的战斗中,羊城(成都)遭受了很多苦难;
  • 朱郎旅骨:如果席谦还活着的话,他的旅人们会为他感到恐惧和担忧;
  • 蚕丛蜀道:指的是四川的山道,充满战争和暴力;
  • 谁念江南:在江南之地有位名叫恽生的人;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席谦和毕曜两位故友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描绘了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他们不幸的结局。诗人通过对战争、死亡和战争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1.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时所作。当时席谦已故,毕曜流徙黔中,二人均已去世。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2. 相关解析
  • 《存殁口号二首》是杜甫为了纪念其四位故友而作的七绝组诗。这些故友包括席谦、毕曜、郑虔、曹霸等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着卓越的贡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生命都未能长久,这使得杜甫深感悲痛。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杜甫得知席谦和毕曜已经去世的消息后,他怀着深深的哀思,创作了这组诗作为缅怀。
  • 在创作过程中,杜甫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来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之情。他通过描述战争、死亡和战争的痛苦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些诗句既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深深思念,也展现了他的高超艺术才能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1. 作品风格与特点
  • 该诗语言朴实真挚,情感深沉。它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故友的怀念之情,使得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杜甫的诗歌创作手法和风格特点。他的诗歌常常以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总的来说,《存殁口号二首》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深情的诗歌,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怀念之情,也展现了他的高超艺术才能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