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龙王堂水源地 澄流千馀顷,可饮百万人。 长桥若横带,清媚绝点尘。 四山静相围,种松成层茵。 岂知万花谷,踏遍峰峦春。 去海不数里,咸波杳无垠。 智者能行水,嗟尔凿井民。 注释: - 龙王堂水源地:指的是位于某个地方的水源地,可能是一个湖泊、水库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水体。 - 澄流千馀顷:清澈的水流淌了上千顷,即一千五百亩。 - 可饮百万人:这里的“人”指的是需要喝水的人口数量。 - 长桥若横带
【注释】 ①宝瑞臣:即王宝瑞,北宋诗人,字子端,号梅溪。 ②旸台:指太白山,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境,因山顶有台如日出而得名。 ③饷:赠送。老:年老的诗人。 ④承平:太平盛世。 ⑤诗情:诗兴或诗情。 ⑥写取风光几度吟:意思是多次吟诵这美丽的风景。写取:描写、记录。几度:多次。 ⑦寻花莫惜入山深:意思是不要吝惜进入更深的山林中去寻找美丽的花朵。 ⑧空山槁饿心:意思是即使身处荒山野岭
诗句: - “黄黎雍千华觅句图”:黄黎雍,诗人的名字。千华,即山中花木繁茂的景象。觅句图,意为寻找合适的句子来形容这美景。 - “诗人得名山,才气岂相让”:诗人得到名山,他的才华难道会逊色于其他人吗? - “名山得诗人,灵秀涌万状”:名山得到了诗人的描绘,其灵秀之气涌现,形态万千。 - “有如郑道昭,驹谷长自放”:这里比喻名山如同郑道昭一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驹谷长自放,意指名山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二月廿四日归海藏楼,花已半残。 残花能待我,于意良甚厚。 吾犹及此花,于义或无负。 人生不相及,馀恨常八九。 至哀来无端,颠倒终何有。 年年人渐亡,自顾亦已叟。 惟当屏文字,纵论且举酒。 注释解释: 1. 二月廿四日归海藏楼:指的是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回到海藏楼。 2. 花已半残:花已经凋零了一半。 3. 残花能待我:指花朵虽已残败
注释: 奔涛数百步,势欲卷人去。 山恶天无情,茫茫向何处? 海滨此君臣,颠沛亦奚惧。 朔风莫怒号,饥溺吾所虑。 译文: 海浪翻滚几百步,似乎要卷人而去。 山峦险恶天气冷漠,我茫然无措无处可去。 海中我与君为臣子,颠沛流离又何足畏惧? 北风吹来不要愤怒号叫,饥饿和淹溺才是我所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大海的诗,诗人借大海的磅礴气势,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 开头两句“奔涛数百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客至》。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翻译,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空房一何惨” - 注释: “一何惨”表达了极度的悲哀与失望。 - 赏析: 诗人描绘了他空荡的住所所感受到的凄凉与孤独。这里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和绝望。 第二句:“我意无奈何” - 注释: “无奈何”意味着无法改变现状或无力抗争。 - 赏析: 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无奈和挣扎
马仲莹属题晏元献遗集中园赋与五云记,元献遗文足传矣。 千载惟称《珠玉词》,二晏相辉真父子。 慈溪仁和发幽光,安次晚出加张皇。 人生遭遇如同叔,何用辞章较短长。 【注释】: ①马仲莹:作者友人。晏元献(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宰相。 ②中园:指汴京。 ③赋:作诗。 ④《珠玉词》:指苏轼、苏辙父子的词。“珠玉”比喻其文章如美玉珍珠一样珍贵。 ⑤慈溪:县名,今属浙江。仁和:县名,今属杭州。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羁旅漂泊中所作。诗人以月为题,借咏月亮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豪情壮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及对光明理想的执着追求。 “坠月来枕上,哀我如枉顾”。意思是说,从天上掉下来的月亮落在我的枕边,让我感到悲伤。这里,用“坠月”来比喻月亮坠落下来,而“枉顾”是自指,暗喻诗人自己。 “我卧月明中,惊觉月将去”。意思是说,我从床上坐起,看着明亮的月光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解释和赏析: 1. 否极泰斯来,其机良可见。 【注释】否极:指事情发展到极端,坏到了极点。泰斯来:意味着转机即将到来。机:时机。可见:可以预见。 【赏析】诗人以“否极泰斯来”比喻国运或形势由衰转盛,指出时局变化的迹象已经出现,预示着转机的来临。 2. 不幸言而中,识者颇惊叹。 【注释】不幸言而中
杂诗 所求苟在我,求之固必得。 使其不以道,虽求亦何益。 禹稷曾何求,躬亲惟稼穑。 亿兆服其仁,万流归其德。 詹詹道未闳,天命讵易测。 知天若操券,众口殆可辟。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在盛唐时期所作的五言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它以“杂诗”为名,意指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诗歌作品。此诗前两句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果一个人所追求的东西在自己手中,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它;但如果他不遵循正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