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柳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汹汹河流尚平岸,渡口扁舟谁敢唤。 - 注释:汹涌澎湃的河水仍然平静地流淌着,渡口的小舟中谁还能发出呼唤?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柳墅公园附近的河流依然平静,但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可能是因为季节的变化或者是天气的原因。同时,渡口的小舟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可能因为船只老旧或者是水位变化导致无法航行。 2. 纵横卧柳半入池
【注释】 1.老至甚为衰:指老年人的衰老,身体衰弱。 2.颇喜躬操作:喜欢亲自动手做事。 3.亲者觉渐疏:亲人渐渐疏远他了。 4.爱者意稍薄:爱护他的人,感情也渐渐淡薄了。 5.推此及耄期:从这个现象推广到老年时期。 6.孤往趋寂寞:孤身一人去追求寂寞的生活。 7.长生:指长寿。 8.况味:情调、情趣,这里指人世的乐趣。 【译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自己却喜欢亲自动手做事
【赏析】 《咏怀》组诗共五首,这是第五首。此诗写对远人的怀念,抒发了对亡友的深情厚意。全诗以“思”字贯串全篇,从“逝者谁能留”到“知君经天泪”,无不渗透着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直抒胸臆:“逝者谁能留。”这一句是说:逝去的人谁能够挽留?这里,“逝者”指死去的朋友王粲。“谁能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留恋、深切思念之情。“月色独不改”紧承“逝者谁能留”。月亮总是在天空中照耀,无论何时何地
【注释】 津:渡口。从亡:随同死者,指参加抗敌斗争。寥寥:少也。居者行者:指生者和行旅。同苦辛:共同忍受痛苦。政要:政治要员。讲义:指讲学。书已毕:学问已完成。何异晨夕:如何不象早晨和傍晚那样。晨夕:早晚,比喻时间。承咨询:接受询问。我闻:我听说。遗民:旧王朝的遗民。避地:避难,逃往他乡。岛族:孤岛上的族人。独能:独自能够。忠义:忠贞有义。丈夫:男子汉。不死:不能死,即不屈于敌人。天所留
【注释】 古人:古代的人。酒:指酒精饮料。药:药物,这里指麻醉剂、镇静剂等。 狂:狂傲不羁。 全:保全。天:指自然。 恣放浪:放纵任性。 处常:安于常态。 戕(qiāng):伤害。这里是摧残的意思。 贤智:有才德的人。 【译文】 古时的人们多喜欢喝酒,用药物来帮助自己发狂。 喝醉了就完全与自然同化,狂傲不羁的人就会失去家园。 这都是放纵任性,而不愿意安于常态。 自我伤害反而觉得非常快乐
【注释】 同产:指兄弟。弟:指兄弟排行最小的那个孩子。 每:常常。怀:怀念。二亲:指父母。 相对:面对面地,形容相见时的情景。但:只是,表转折。惘惘:怅惘、惆怅的样子。 留:停留。此:这。 日:天。何:怎么。短:短促,指时间短暂。 茹苦:忍受苦难。真:实在。鲜民:少见的平民百姓。 坟墓:指父母的坟墓。久不至:很久没有去看望了。至,到。 仰天:抬头仰望天空。潜悲辛:默默悲伤。 【赏析】
【注释】 陈母刘夫人:陈氏,字刘,为唐代诗人陈子昂之母。七十寿诗:为母亲祝寿的诗歌。博通经史善讲肄:精通经史,善于讲解。抗颜为师德尤备:面带笑容,以身作则,品德高尚。登堂正似老书生:登上堂屋,就像年长的读书人一样。教子还成清白吏:教育儿子,能成为清白的官吏。济济名门众共称:众多的名门望族都称赞。家风勤学逮孙曾:家族的风气崇尚勤奋学习,以至于到了子孙辈也能做到。吉祥文字何妨浅:吉祥的文字不嫌其浅薄
【译文】 人生自当有克己之志,无病时效法也可见。 严寒中便凋零,违天意何须留恋? 长短自有定数,痛苦也要暂时放下。 将此话告诉儿辈,聊以勉励勤勉善。 【注释】 杂诗:指不拘形式、不拘题材的诗歌。 克:克制。 效:仿效,效法。 见:同“现”,显现。 摇落:指树叶凋零、飘落。 违天:违背天道。 期:期限。 姑:暂且,暂且。 遣:打发。 语儿曹:告诉儿女们。 尔:你。 小善:微薄的善行。 【赏析】
诗句解释: 1. 置身杳万仞,世俗非我伦。 - 注释:身在高处如云端,远离尘世的烦恼。 - 赏析: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 2. 弹指岁三百,乘化见遗阡。 - 注释:岁月如箭,转眼间已过三百年,如同随波漂流,最终归于尘土。 - 赏析: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3. 节义有传人,殆此九世孙。 - 注释:道德节义得以传承,或许这是九代之后的子孙。 -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结合诗句理解其含义,并分析其在结构、手法及情感上的表现,最后进行赏析。 从“自奉至约意若吝”,可理解为诗人自己节俭生活,对财物看得很淡;“忽斥千金付灾赈”则表现了作者慷慨解囊、乐于助人的品质。 从“贤者固应不可测”中可看出该诗赞美的是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接着“莫讶衣冠类寒畯”中“衣冠”“寒畯”分别指有才之人与无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