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作赏析。首先要读懂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最后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该诗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本题中“双豭”,指画中的两只狗。宣德四年春”是说宣德年间的春天。“女宠诚难豢”是说女子的宠爱实在是难以驾驭的。
翻译: 哀小乙 疾病折磨身心交困,焦虑恐惧无计可施。 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知道将长眠不起。 看着尸体入棺材,骨肉从此永别。 见棺不见人,哀痛之情何能寄托。 棺材又离去,遗像空对着自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因病去世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病革”一词描绘了病人在病痛折磨下的艰难状态,“惶瞀苦无计”则反映了他内心的焦虑和无助。当他得知自己即将离世时
【注释】 1. 小乙:这里指朋友。 2. 灵真伏我旁:灵真的精神在我身边。灵真,道家称神仙。 3. 我意殊不觉:我心中并不感到奇怪。 4. 一朝忽然去:一天早晨,突然离去了。 5. 百身那可赎:一百个身体也不能赎回他的命。 6. 寻渠诗中语:寻找他诗歌中的言辞。 7. 缥缈如鸿鹄:像鸿雁一样飘浮不定。 8. 海山不成归:大海和群山不能让他归来。 9. 无故辄歌哭:无缘无故就唱歌哭泣。 10.
【注释】 1. 哀:悲伤,感叹。小乙:作者的朋友,名不详。 2. 陈尸俨在床:床上躺着的尸体。 3. 昏眩忽如梦:感到头昏目眩,好像做了一场大梦。 4. 存亡孰主宾:死亡的和生存的谁是主人? 5. 非悟亦非恸:不是觉悟也不是悲痛。 6. 委蜕良自佳:把身体交给造化,也很不错。委蜕:弃世,辞世。 7. 鱼潜为鸢飞:比喻自己如同鱼一样潜入水中,而成为鹰鸟一样的飞鸟。 8. 久羁等一纵:长期囚禁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婺源一败的诗人在黄石斋书室中读黄石斋手书诗册的情景。全诗以赞美和自勉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及对自身责任的深刻认识。 诗句解析: 1. "题黄石斋手书诗册卷首有御题英光浩气四大字":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黄石斋的书室读到的四句诗。“御题”指的是皇帝的题词,“英光浩气”形容诗歌的气势恢宏,充满了英勇和正气。这表明诗人被这些诗句深深打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赏析。“石渠编宝笈,御笔灿星辰”,石渠编宝笈是指皇帝御批的书画册子,御笔灿星辰指皇帝御批的字迹光彩照人,犹如星辰。 “太上春秋高,翰墨尤入神”,太上是皇帝对年长者的尊称,春秋即年龄和资历。翰墨尤入神,翰墨是书法,尤入神指书法技艺非常高妙,入神即达到神妙的境界。 “小册仿米倪,超越无昔人”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表达了对国家衰败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释: 刘晦之求题瀛国公宝宋帝㬎(第一句) 刘晦之,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句诗可能是刘晦之在请求为某个物品或者人物题词时所写,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赵氏一块肉,史不知所终。(第二句) “赵氏一块肉”指的是赵家的一位成员,他的命运如同一块被丢弃在路边的肉一样
杂诗 往时慎论人,自谓不轻许。 岂知无一中,非璞故为鼠。 过言虽可惭,扪舌驷何补。 正欲章吾妄,且以戒群竖。 文字都莫删,留待天下数。 冥冥易堕行,敢责平生语。 披猖既不返,悯默将谁与? 揽辔待澄清,晚盖或有取。 注释: 1. 往时慎论人,自谓不轻许:过去我谨慎地评价他人,从不轻易地给予赞许或批评。 2. 岂知无一中,非璞故为鼠:我怎么会知道没有一个人是有瑕疵的,就像璞玉里也会有小虫
这首诗是诗人在石斋题写小楷《孝经》时所作的。诗中描述了诗人对《孝经》的崇敬之情,以及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首句“石斋自视千载人,馀事卓荦皆绝伦。”意为石斋将自己视为千年难遇的人物,其他的事情都无人能比。这里用“石斋”代指诗人自己,表示他的才华和地位在世间独一无二。 第二句“晋贤风流所不耐,安能媚世书洛神。”意为晋代的贤者们不屑于迎合世俗去书写洛神赋(即《洛神赋》)
【诗句释义】 吴巽宜山深林密图:吴巽宜,人名。山深林密图,指吴巽宜的山水画或写照。 辟世欲何归,意中挟悲愤;入山路已绝,下笔犹恨浅:离开世俗世界想要回到什么地方去呢?心中充满了悲伤与愤怒。下山的路上,道路已经断绝,下笔却还嫌不够深刻。 峰峦郁千叠,松枥森万转:山峰重叠,树木茂密。 泉声自洗耳,云气常在眼:泉水的声音可以洗净耳朵,云气常常映入眼睛。 先生江海士,游屐不惮远:你是胸怀江海志向的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