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三月三日林山腴招集南河泊微阴三月三,草生水初活。 相将趋水次,天影与波阔。 春水似胜秋,冰释未匝月。 水边虽无人,春气自发越。 畏庐商画稿,最取山一抹。 林间窣堵坡,势若涌木末。 嬉游甘适野,聊散冲冠发。 肉食者谋之,榱栋崩且折。 吾侪归何党,曷不乐今日。 译文: 三月的天气阴沉,但万物复苏,草木开始生长。我们一同前往河边,看到水面上的光影和宽阔的波纹。春天的河水似乎比秋天更清澈
【注释】 题:为……作画合肥:今属合肥市,张勇烈公树珊的故乡 勃然:生气勃勃的样子 生:生机勃勃的样子 见此万人敌:见到这样的英雄 善以少击众,当者皆辟易:善于用少胜多的战术,敌人都感到恐惧 平吴方奋飞,援楚俄折翼:平定吴国的时候,他正奋发向前;援助楚国,不久却失败 勇烈真嘉名,千载想风格:他的勇敢刚毅是美好的名声,千载之后还让人怀念他的作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张勇烈公树珊画像的题诗
马氏(马通伯)属我题姚惜抱(刘石庵)行书卷子。 安吴(指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字慎伯):论书家,欲下笔如拜。 邓(指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字顽伯):书殊非雅,恶札岂可耐:指邓石如的书体,虽好但不可耐看; 石庵(指清代书法家朱简,号石庵,别署石农、石庵农人):号蕴藉:指朱石庵的书法,含蓄蕴藉。 堆墨:堆积的墨迹;作狡狯:作巧妙的游戏。 未若何道州:指唐代诗人何逊,字令威。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生活,语言清丽。
【题解】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京城看到李君的事迹后,感叹世风日下而发出感慨。全诗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李君的敬仰之情和对世风日下的忧虑。 【注释】 厂市:指京城。 竞列肆:争相开店卖货。 奇货:指珍贵的货物。 射大利:谋取最大的利益。 碧眼贾胡:指来自西域的商人。贾胡:古代对商人的称呼。 晋人:指李君所在的地区。晋,古地名,今山西一带。 坚守:坚定地保持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注释: 南城往往见老树,托命精蓝资掌故。 诸松毛骨想父祖,吟啸寺门谁与顾。 福陵飨殿郁苍苍,手抚龙腰暗断肠。 沈阳归客休看画,挂梦浑河片日黄。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材,描绘了松树林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南城往往见老树”,诗人在城南看到了许多参天的老松树,这是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写,也是整首诗的背景设定。 第二句“托命精蓝资掌故”,则转向对松树本身的赞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无闷园雅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陶斋的怀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名园萧疏带林壑,胜事飞觞破寂寞。 - “名园”指的是著名的园林。 - “萧疏”是指荒凉、空旷的样子。 - “带林壑”指的是园林周围有山有水,景色优美。 - “胜事”指的是美好的事物或事件。 - “飞觞”是指酒杯在空中飞舞。 - “破寂寞”表示打破寂寞,带来欢乐。 2.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
【注】陈镜潭:即陈廷焯,字伯潜,一字沧白,号镜潭。桐城人;琴甫:陈琴甫之字。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国朝先正事略》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由当时著名学者、文学家吴兆骞等人编撰,共二十卷,记载了明清两代150多位名儒的事迹,是研究清代儒学的重要资料。 陈廷焯为陈琴甫撰写的《国朝先正事略》作序,并请好友陈其年(陈维崧)、王士禛(渔洋山人)题咏。这首诗就是陈其年的题咏。“桐城”,即安徽省桐城市
诗句 1. 文如至宝丹 - 比喻文章贵重如珍贵药材,不可多得。 2. 笔若生畺臼 - 形容文笔流畅,如同新制畺臼的木材那样坚韧有力。 3. 一篇每脱稿 - 每次写作都需花费巨大精力完成。 4. 平生不屈节 - 一生保持正直不屈的态度。 5. 肝胆照杯酒 - 比喻胸怀坦荡,敢于面对一切。 6. 纷纷野狐群 - 指社会上那些无德之人或小人。 7. 忽值狮子吼 - 意指突然遇到严厉批评或指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赠周公孙》。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抚心有所恨,不遇未为冤。 抚心有所恨,表示诗人在心中有着深深的遗憾和不满。不遇未为冤,表示诗人认为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或环境,并非真正的冤屈。 嗟子有心人,傥悲予所言。 嗟子有心人,表示诗人对周公孙的赞赏和期待。傥悲予所言,表示诗人希望周公孙能理解和接受他的话,并为之感到悲伤。 景庙久不豫,海内方忧煎。 景庙久不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