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庚
这首诗是作者郑太玉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每一联的分析以及赏析: 第一联:度外归期未要论,故山石笋自高蹲。 - 度外:超出世俗之外,意指超脱尘世、远离俗务。 - 归期未要论:讨论归期尚未到来,不必急于谈论。 - 故山:故乡之山,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 石笋:一种岩石,形似笋尖。 - 自高蹲:独自高耸而立。 - 赏析: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怀。通过描绘家乡的山峰和独自矗立的石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 凭谁举此问瞿昙,已筑虚空作小庵。 - 注释: “凭谁”表示向谁提出疑问或请教。这里的“凭谁”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向佛家大师请教。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以及他想要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追求真理的愿望。同时,这句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的渴望。 第二句: 不但燕闲充泛宅,亦堪来往寄浮骖。 - 注释:
【注释】 收景:唐人以年号、地名作为字或词,如“收”为“安”,“景”为“黔”。 初贬所书:作者初被流放到贵州时写的一首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首句“信断常怀信断忧”,是说自从被流放以来,常常怀着忧虑的心情。中间四句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在流放途中,对人生命运的感慨。最后两句是说,虽然有志向、有才能,但不被重用,也是无可奈何。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贵州后写的
寄潮阳尉郑太玉 种田江阳未归耕,书来眉间见新年 诗词原文:又种罗浮一熟田,江阳未得返耕廛。 书来似见眉间印,别后新增鬓上年。 下泽有车人误矣,上林无报雁徒然。 注释:又:再次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增城,是唐庚的家乡。 江阳:指江门地区。未得返耕廛:未能返回耕种田地。 书来:书信。眉间印:眉毛上的皱纹象征岁月的痕迹。别后:分离之后。 下泽有车人:比喻不可靠的人。下泽在今广东中山,古称“下泽”
注释: 壬辰:即壬午年,指宋高宗绍兴五年。 不雨:久旱不雨。 木镵:木工刨。 脱逢(fèn):遇到。 堪:承受得住;容忍得下。 春深野色:春天的景色。 泥活活:被泥土压住,动弹不得的样子。 麦含含:麦苗被雨水滋润后呈现出的青绿色状。 玉版堂:指书室,也泛指南方名胜之地。 小参:佛教语,指参禅打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之作,表达了对时局忧虑的心情。前两句写久旱不雨的困苦生活
【注释】 南迁:诗人自指。 去去宽乡托此踪,闹中无地顿衰翁。 南迁,即离开南方,前往北方。南迁的途中,诗人在繁华喧闹的都市里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但最终没有找到。 未诛绮语犹轻典,更赐罗浮有底功。 绮语,指华丽的语言。这句意为,虽然我还没有被治罪(因有绮语而被捕),但还是受到朝廷的恩赐。罗浮山,今广东境内名胜之一。这句意为,我还有立功的机会,因为朝廷还给我提供了立功的机会。 虾菜贱时皆丙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好友何邦直在惠州时所写。何邦直是宋朝人,曾任安溪把截将,因有功不赏反得罪来惠州贫甚。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 诗句翻译与注释: - 1. "泸人何邦直者为安溪把截将有功不赏反得罪来惠州" - 何邦直是泸县人,曾担任安溪把截将,因功未受赏赐反而获罪被贬至惠州。 - 2. "楚人季布以勇显,鲁国朱家用侠闻" - 比喻何邦直虽因勇敢而著名,但因其侠义行为闻名
【注释】 1. 初到惠州:我刚刚来到惠州。 2. 肯容迁谪到眉尖:怎么容忍被贬到眉尖呢?“眉尖”比喻官位。 3. 因行采药非无得:因此去行医采药也并非没有收获,这里用“采药”暗指隐居生活。 4. 取足看山未害廉:足够养活自己了,又可以欣赏山水,不妨碍廉洁。 5. 辨谤若为家一喙:面对诽谤,就像家中的一只乌鸦在叽喳(鸣叫),有什么了不起的。 6. 著书不直字三缣:写书并不值得三匹细绢(缣
【注释】: ①家书:指书信。 ②西州:今四川雅安,是唐时西南边陲重镇。南州:在今四川省南部地区。 ③骨肉:兄弟或亲戚。无他:没有其他的意思。岁有秋:每年秋季都有收获。 ④解:能。青玉案:一种古代乐器,用玉制。木兰:代指妇女。堪:可以,能够。 ⑤旅思: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春冰坼:春季的冰雪融化,指春寒料峭,天气转暖。坼,裂开。 ⑥灯花:古称灯心,即油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黍穗抽:指麦子成熟
注释: 林中晏坐老沙门,岂愿临年触垢氛。 正恐先生不得饱,欲令后死与斯文。 近逃台鼎居东洛,闻道衣冠满北军。 须信此涂天一握,人间漫说有孤云。 赏析: 林中晏坐老沙门,岂愿临年触垢氛。 林中晏坐,指在山林之中静坐。老沙门,指的是一位已经修炼到一定境界的僧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纷扰的厌恶之情。 正恐先生不得饱,欲令后死与斯文。 正恐先生不得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