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庚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贤妇古亦少,纷纷何况今。 - 注释: 形容古代的贤妇已经很少了。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贤妇的怀念和对现代女性处境的感慨。古代贤妇稀少,而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虽有提升,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 2. 柏舟全美志,彩服慰幽心。 - 注释: 柏舟比喻坚定的意志,彩服象征美丽的外表。 - 赏析: 这是对贤妇精神与外貌的双重赞扬。柏舟象征着贤妇内心的坚贞不移
【译文】 自己嘲笑自己,已经年老穷经首。仍怀丹心许国愿。哪能天补绽,更欲海填深?儿饿嗔父罢,妻寒望稿砧。世间南北路,何用尔沾襟。 【注释】 白:白白的。首:诗题一作“首”。 丹:赤诚之心。 那能:怎能。天补绽:指天补地,以身报国。 海填深:《汉书·董仲舒传》载:“汉武帝读董仲舒书,乃叹息曰:‘今朕得若君说,则天下安矣’。” 儿馁(niè):子女饥。嗔:生气。郎罢:丈夫罢休。 稿砧:柴草和石头
【解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首联写东南海上气蒸腾,云烟缭绕,草木茂盛的景象;第二联写海风从申酉方向吹来,把野草吹得低垂着,连别洞的草也平铺开来,连雨也转进别的山里去了,写出了海风强劲、气势磅礴;第三联写渔盐道路被水淹没,樵苏竹木也被风吹落,写出了海风强劲、气势磅礴;第四联写客人们相对而坐,都显出苍老之态,写出了海风强劲、气势磅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格调苍劲雄浑。 【答案】
杂诗 万里非吾土,三年失我常。 只愁鸢跕跕,敢作鹤昂昂。 白竹连闽越,黄云入夜郎。 何时返栖息,谁为问桃娘。 译文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作品,通过描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他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用“万里非吾土”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逃避。接着,诗人写到自己在异乡生活了三年,失去了原有的习惯和规律,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榆关的书函未至,又是一场雪满平芜。 指间冷意频繁地呵出热气,胸口寒冷不断用酥手掩住。 绿草中曾经品尝过冬至的佳酿,红炉旁温暖地拥抱着夜深。 塞上的风沙恶劣凶险,征衣到也无归期。 注释: - 榆关: 古代长城关口之一,位于今河北山海关附近。 - 书不至: 书信没有收到。 - 平芜: 平坦的草地,这里指辽阔的平原。 - 指冷频呵玉: 用热手不停地呵气使手指变得温热。 - 胸寒屡掩酥:
【注解】: 挈笈来东序:带着行李来到东面的学堂。 经年亦倦游:一年来也厌倦了游历。 却辞同舍去:辞去和同学们一起居住的宿舍。 聊慰倚门忧:聊以安慰倚在门外的人的忧虑。 颜子进未止:孔子说颜回进学没有停止。 何蕃谁为留:何蕃是谁留下来? 到家席不暖,随计又皇州:到家之后,饭还没有热上就离开了,又到皇州去。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朋友归乡时所作。首联写送别友人,友人因求学于太学(国子监)而远行
春归 东风吹拂,何处是春天的归宿?它所到之处,大地总是一片苍茫。 小街小巷里花儿争相开放,孤零零的城墙外边柳树摇曳生姿。 禽鸟们鸣叫着,仿佛在提醒人们,寒食节就要到了;江水映衬着新年的景色,色彩斑斓。 我无计可施驱赶忧愁,只好把酒当歌,借酒浇愁。 注释 东风:春风。 苍然:草木茂盛貌。 合(hé):聚集、聚集的样子。 圆:团圆。 禽声:鸟鸣声。 犯:侵犯。 江色带新年:江面上映照着新年的景色。
杂诗 覆载宜然等,寒暄乃尔殊。 雪曾前岁有,地过此邦无。 煮海鲸鲵动,烹山虎豹呼。 南来何所得,诗语带娵隅。 注释: 1. 覆载宜然等,寒暄乃尔殊。 覆载:指天地,宇宙。宜然等:指一切都如此,都应如此。寒暄:指气候的寒冷和温暖。乃尔殊:指如此不同。 2. 雪曾前岁有,地过此邦无。 雪曾:指过去的冬天有过雪。前岁:指去年。有:存在。地过此邦无:指此地没有这样的景色。 3. 煮海鲸鲵动,烹山虎豹呼
【注释】 (1)雪意二首:题下原注“一作‘雪夜’”。 (2)客来:指客人来访。 (3)虎过:老虎走过。 (4)鹤:鹤是长寿鸟,常用来象征长寿和高洁。 (5)松:常绿乔木,这里指松树。 (6)惜琴:指爱惜琴。 (7)酒兴:指因喝酒而兴起的兴致。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雪后山村夜景图,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雪夜山村宁静、和谐、优美的意境,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杂诗》 水过鱼村湿,沙宽牧地平。 片云明外暗,斜日雨边晴。 山转秋光曲,川长暝色横。 瘴乡人自乐,耕钓各浮生。 注释: 杂诗:一种不拘于格律的诗歌体裁。 水过鱼村湿:水从鱼村流过,使鱼村湿润。 沙宽牧地平:沙地宽广,可以放牧。 片云明外暗:云在远处显得明亮,近处的却显得昏暗。 斜日雨边晴:斜阳映照下的雨后景象是晴空万里。 山转秋光曲:秋天的景色随着山势的变化而变得曲折。 川长暝色横: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