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彦
【注释】 望江南:唐教坊曲名。又名《望相思》、《梦江南》。双调,五十四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周长卿、焦不害:作者友人。 流盼(piàn):眼睛流动貌。 扇底不防明月上:意谓扇子挡不住月色透入。 轻衫:轻薄衣饰。纤:柔软。 聊复:姑且。郎:丈夫。淹:滞留、留连。 【译文】 我与友人同游,欣赏风景, 在山涧中流盼处,相对的山峰尖耸入云霄。 扇底明月照人面,晚风轻轻拂动着衣襟袖角,
注释: 调笑。调笑。树上子规频频啼叫,不停地劝我回到家乡。 回家必须依靠酒杯,杯酒、杯酒。时事不堪回首。 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诗人借鸟语来抒怀言志。“调笑”指子规的鸣声,它不停地在叫着“归去”,劝人归家,而诗人却因国事未安,无法归去,只好以酒消愁。 “调笑。调笑。树上子规频叫。声声只劝侬归”。子规鸟的叫声是“不如归去”,诗人听后,心情更加烦乱,他感叹道:“归去须凭杯酒
【注释】芳草:指芳草地,也代指青春。偷促:偷偷地、悄悄地。无端:没有原因。陌上萋萋:即“陌上青青”,形容春草长得茂盛。王孙:贵族子弟,此处借指行人。歧:岔口。 【赏析】《调笑令·题情》,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初流行的一种曲调。《古今岁时杂咏·元宵》云:“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又如传好事,风泛定知非。”《古今岁时记·元夕》说:“京师市井人,用小锣鼓声竹枝词杂戏之,叫‘耍秀才’
【释义】 火样的情难留住,冰样的痛苦难以拒绝。忍受着死别割舍的痛楚,步步不如回到故乡。 难处。难处。求个梦儿做主。 【译文】 如梦令·离别 像火一样燃烧的情感难以停留,像冰一样痛苦的心境难以抗拒。忍受着死亡分离的痛苦,步步不如回到故乡。 难以解决。难以解决。求个梦中的主。 【赏析】 此词写别离之苦,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全词语言明白如话,却能表达出深沉的离愁别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即可。 本首诗前六句为忆长安十首之一
诗句:露白苹香月欲西。 译文:清晨,天边的月亮开始泛白,水面上飘着白色的浮萍,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注释:露白,字面意思为“钱财外露”,引申为“无意间在人前露出自己所带的财物”。苹香,指的是水边生长的浮萍散发出的香味。月欲西,表示月亮即将西沉。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清晨时分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氛围。通过描绘月光、浮萍和花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同时
注释: 在长安城最令人怀念的是灰尘。地上寸土都积满了粪,天空没有一天不出现焚轮的恶景。 并作十分春。 赏析: 《忆长安十首》,是诗人晚年在长安时所作。此诗前两句写长安的脏乱之状。后两句写长安春天的景象。 “地有寸肤皆着粪,天无三日不焚轮”,这两句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长安城的污秽和混乱。长安城内到处都有人在街上拾起垃圾,连皮肤上的尘土都被拾起来扔在地上了。而天公似乎也不甘示弱,三天两头就烧一次大火
渔父四时词 暖入冰池云母澌。东风如炙雨如脂。 风笠影,雨蓑丝。妆点玄真一首诗。 注释: 暖入冰池云母澌。东风如炙雨如脂。——春风暖和地吹过,就像把冰层融化成水,又像是火辣辣的太阳,雨也像油脂一样滋润。 风笠影,雨蓑丝。妆点玄真一首诗。——风吹动渔夫的斗笠,雨打湿了蓑衣,就像是给玄真子(指隐士)的诗作增添了装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首句“暖入冰池云母澌”,以“冰池”起兴
【注释】 浪外:水波之外;轻风:轻轻的风;飐(zhǎn):摇动,吹拂。雪花:指飘落的雪花。冻禽:因寒冷而停息的鸟。两两:成双。寒沙:冷沙。云黯澹:天空阴沉沉的。树槎牙:树枝弯曲不平的样子。小港:低洼的河汊。枯蓬:干枯的芦苇。系:挂。我家:作者家的船。 【赏析】 《渔父四时词》是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前四句写渔船在江面上飘荡。“浪外轻风飐雪花”,浪涛之外,轻风吹来如雪花一般,形容江面很宽广,风很大
注释:我寻找去路,小径竹林旁。好像武陵源中人踪杳然,还像雒水岸边梦境相连。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寻幽探胜时,偶遇美景而作的即兴之作。首句以“寻”字领起,点明了寻道的主题。第二句写寻道过程中的景象,竹径小道旁边长满了竹子,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第三句用“却似武陵源中人踪杳然”,形容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与世隔绝。第四句“还如雒浦梦相牵”,则描绘出一幅洛浦梦醒的画面,令人陶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