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应登
【注释】: 1. 遇仙桥:指经过的桥。 2. 自信:自信,相信自己。 3. 不迷:不迷失方向。 4. 百花潭:地名。在今四川乐山市。 5. 断桥西:即断桥残雪,是乐山大佛的一个景点。 6. 重来:再次经过。 7. 人间世:人世间。 8. 闲云:悠然自得地飘浮的云朵。 9. 渡晚溪:在溪上漂浮。 【赏析】: 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人生道路迷茫时的感慨。诗人坚信,只要自己有坚定的信念
注释:湘渚上的草丛深深,斑鸠在啼鸣;湘江水清,多有芷草和蘅香。月光明亮,映照在江中,仿佛是湘娥在鼓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湘江之夜图景。首句写景,湘州(今湖南一带)、湘渚、湘江,都是地点名称的泛称。次句写情,以“深”字表现丛生草木的特点,以“鸣”字状摹鸟雀欢噪的声音,形象逼真。“多”字点明景物的繁茂。后两句抒情想象,将月夜下的江面想象成一位正在弹奏瑟曲的湘妃
鵁鶄鸂鶒绕船飞,翠筱青杉照晚晖。 鵁鶄鸂鶒(xiǎo)是水鸟名,这里泛指江边的鸟类。鵁鶄鸂鶒绕船飞,形容船只停泊在江边,江鸟飞翔盘旋。 翠筱(xiǎo xiǎo)是青竹的一种,这里用来比喻江岸边的青翠竹丛。青杉(shan)是高大的松树,这里用来比喻江岸上的青松。 照晚晖,照耀着傍晚的余晖。 无限好怀消不尽,江南风景梦中归。 无限好怀,无限的好心情无法排遣。消不尽,消散不去。江南风景
注释:巴东,即今湖北省秭归县。凉月夜深,星星也显得格外明亮,起身看星星也不晚。两岸的梅花在羌笛声中落英缤纷,今夜是故园的归期。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不舍之情。首句“巴东凉月夜何其”,以“巴东”点明送别的地点,又以“凉月夜”渲染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凄清、宁静的意境。颔联“起视明星亦不迟”意为“抬头望见明亮的星星也并不觉得晚”
田居秋水㬥至林莽委翳昏莫能辨偶然作一首 径昃花繁入暝愁,旧溪经眼漭难求。 青林背水藏蛟室,红蓼缘堤罥客舟。 近舍尚迷扬子宅,临高始识邵平丘。 人生身世皆如幻,漫诧桃源说幻游。 注释: 1. 径昃(zhì):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2. 花繁:形容秋天的花盛开得繁多灿烂。 3. 暝(míng):昏暗,天黑。 4. 旧溪经眼漭(mǎng)难求:指曾经经过的那条小溪,如今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寻找。
《和二泉登石屏望庐山韵》是明代诗人朱应登的作品,全文如下: 落日庐山路,无缘蹑上峰。 东林何处是,烟外但闻钟。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含义: 1. 第一句“落日庐山路”:描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登上庐山石屏,眼前所见的壮丽景色。落日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而庐山则以其独特的美景吸引着诗人。这一句通过描绘时间(落日)和地点(庐山路),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2.
以下是对《社燕吟》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 诗句释义: 1. 不忍轻飞去: 描述燕子不忍心轻易地离开巢穴。 2. 低回绕井栏: 燕子在井边徘徊,显得犹豫不决。 3. 情知归计决: 燕子知道回家是最终的决定,但心中却有不舍。 4. 只为别巢难: 尽管知道要告别旧巢非常困难,但仍然选择离开。 - 译文: 舍不得轻轻飞走,徘徊在井栏。 深知返回的心意已定,只因告别新巢太难。
注释: 次韵游狼山 千古狼山雄此邦,临高真遣夙心降。 楚天风雨东连海,吴地烟花北过江。 岩际惊涛喧客枕,竹间飞涧洒僧窗。 因参法界金光满,更礼祗园宝树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狼山的一次游历经历的记录。诗人在诗中描绘了狼山的美丽景象和自己的游览感受。 首联“千古狼山雄此邦,临高真遣夙心降。”表达了狼山的雄伟壮观和自己的敬畏之情。狼山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名山,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注释】 登宜梁城楼:登上宜梁的城楼。宜梁,即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城昃(zé):夕阳西下时。 风高:风很大。衣:衣服。不耐衣:穿不住,指风大得连衣服都吹掉了。 飞楼缥缈动晴辉:飞檐翘角的楼阁在晴空中显得飘渺而轻灵。缥缈,形容楼阁等物轻盈浮动的样子。 山连平野来无尽:山连绵到天边,看不到尽头。平野,平坦的地方。 树引寒流去渐微:树木倒映在清澈的小溪中,水流逐渐变细。 东望江淮舟楫远
【注释】望日:即十五日望,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翠筱(xiǎo):浅绿的竹丛。窈:深远,幽深。 “饱饭”三句:说到了诗人在病中听到邻家老人谈论农事和收获的喜悦心情,并想象自己能够健康地享受劳动成果,于是满怀信心地唱起了《击壤》这首歌,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赏析】此诗描写中秋雨夜的闲情逸致。首联写久旱得雨,惊喜之至;颔联写室内外景物之美及所闻所见;颈联写雨声和蛙声以及邻家老翁谈论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