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应登
凭虚阁饯别刘元瑞校书湖南 禅林高阁散烟霏,灌木阴阴燕子飞。 酌酒共怜为别易,乘桴谁谓远游非。 白蘋洲畔心先到,绿草湖南路不违。 世事浮沉何足问,愿言长自保音徽。 注释: 1. 凭虚阁:在江西庐山的南面,有亭子叫凭虚。 2. 禅林:指佛寺,即佛塔、佛殿等。 3. 灌木:这里指寺院周围稀疏的树木。 4. 燕子飞:燕子在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 5. 酌酒:饮酒。 6. 白蘋洲:地名,在今湖北黄梅一带。
【注释】 1. 楚岸崩沙仄:楚国的岸边,沙岸崩塌,水边不平。 2. 淮流积潦深:淮河中水流经积水,水位很高。 3. 沙明疑雪霁:沙岸明亮,好像雪后初晴一样。 4. 潦迥似秋阴:溪流远而曲折,好像秋天阴霾的样子。 5. 舟楫烦相待:舟船和船桨麻烦请多照顾。 6. 炎蒸喜不侵:炎热的夏季也感觉不到。 7. 重怜行宦地:再一次怀念做官的地方。 8. 独感济时心:只有感到有志于国家的时候才会感到。
【注释】 水外:即淮河以北地区。长天:指广阔的天空,此处形容淮河以北的景色。烟中:指山峦之上笼罩着一层轻纱般的雾气,仿佛在云雾中隐约可见山峰。衔:吞吐。泱漭:广大无边的样子。已:尚且。忧谗:忧虑受诽谤。波撼青枫树:江水波涛拍击岸边的青色枫树。凉轻白纻衫:江水凉风轻拂着白色的葛布衣裳。舟人(船上的人):泛指船夫或水手。不愁思:没有忧愁和思念。满引夕阳帆:夕阳下,帆被风扬起满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宿献花岩》。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名山隔岁与心期,古寺经过再赋诗。 注释:我期待已久的名山终于到了,我经过了一座古老的寺庙。我再次吟咏诗歌来表达我的感慨。 2. 僮仆解装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 注释:仆人卸下行囊后就去草地休息,主人招待客人时,立刻烹煮了葵菜。 3. 泉鸣涧壑秋生驶,树隐房栊日上迟。 注释:泉水在山谷中流淌发出清脆的声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中岁仕三已”,中岁,中年。三已,三十岁(或三十二、三十一)。 “晚耕天一涯”,晚耕,晚年农耕。天一涯,天边。 “僻居寡俦侣,开门对桑麻”,僻居,居住在偏僻的地方。寡俦侣,少伴侣。开门户,打开门窗。对,面相对。桑麻,指田野。 “檐雨随风乱,溪流逐岸斜”,檐雨,屋檐上的雨水。风乱,风吹得杂乱无章。随,顺从。檐雨随风乱
【注释】 1. 别怀无近远:别时没有远近之分。 2. 东都守:指东晋诗人谢灵运,曾任会稽内史,故称“东都守”。 3. 明时:指清明的政治时代。 4. 江舟:指长江上的船。 5. 汀草:水边生长的草。 6. 来时路:回去的路。 7. 长安:即今西安,古为秦地,故称“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蒋子云出京赴任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深情,也抒发了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全诗四句二十字,语言简练
《观楚人插秧》 【注释】 1、插禾:即插秧。插,栽种。 2、楚俗:指楚国的习俗。 3、田畛:田间的分界线。 4、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在公历6月5日左右。 5、那能:怎么能够。 6、歌词:民歌。 7、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8、宁忧:难道忧虑的是? 【赏析】 《观楚人插秧》:“插禾怜楚俗,田畛绿层层。共道临芒种,那能避郁蒸。”这首诗描写了楚国农民插秧的情景。楚地人民以稻粱为食
辋川 秋晚横塘路,方舟转港频。 渔人心不极,落日未收纶。 水宿无常处,江行自作邻。 因悲倦游客,远道独逡巡。 注释: 1. 辋川: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有辋川别墅。 2. 秋晚横塘路:秋晚时分,横塘的路上。 3. 方舟转港频:方舟是船只,转港频繁地在码头之间行驶。 4. 渔人心不极:形容渔夫的心情,无法平息。 5. 落日未收纶:夕阳西下时,渔夫还未收起渔网。 6. 水宿无常处
【注释】 癸未:即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警:通“儆”,警戒、警告。淮海:指江淮地区。郊:国境。空村:没有居民的村落。愁欲陷:忧愁得好像要倒塌了似的。归燕:归来的燕子,这里指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敌忾(kài):同仇敌忾,指团结一致。讹言(éyán):谣言。荷:背负。担:挑。念同胞:想念那些被战争祸害的平民百姓。 【赏析】 《癸未书警》共二首,这是其一。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末农民战争中
【注释】 癸未书警 其二:癸未,指农历六月十五日;书警,即作诗抒怀。 物态伤吾意,流离满道傍:万物凋零的景象使我的心也感到悲伤,流离失所的人们在路旁徘徊。 雨鸠频逐妇,风雁忽迷行:雨中归巢的鸠鸟频频追随那些外出的妇女,空中飞翔的大雁突然迷失了方向。 自分惟沟壑,何人且庙廊:我知道自己只有像沟壑那样的归宿,又有谁会想到庙堂之上呢? 旧时阡陌在,痴望返耕桑:昔日阡陌交错的田野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