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应登
这首诗的标题是《入关》,它描述了诗人进入秦关(即函谷关)时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逐句释义: 1. 秋入崤山见烧痕,遗墟缭绕尚成村。 “秋入崤山”指的是秋天时分诗人进入了崤山地区。崤山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东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遗墟缭绕尚成村”形容了经过战火洗礼后的遗址仍然保留着村庄的痕迹,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争或者动乱。 2. 风尘古郡甘棠暗,险阻重关宿草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长安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在长安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浒西花柳卜居新,梁间燕泥生紫蘋。 —— 浒西的花柳已经换了新颜,梁上燕子筑巢,生出紫色的嫩叶。 2. 病辍图书缘在告,兴来鱼鸟得长亲。 —— 因为生病而暂时停止了读书,只有在有空闲的时候才想起与书为伴。 3. 浮云漠漠秦川夕,灌木阴阴武水春。 —— 秦川上空飘荡着淡淡的浮云,武水沿岸草木葱茏
这首诗描绘了六盘山的壮丽景色和荒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向往。 “西北六盘山切云,一盘千折动星文。”这句诗描述了六盘山高耸入云的特点,以及山上层层叠叠的山峦形态宛如星文般错落有致。 “穿林列骑交愁入,峭壁哀猿近厌闻。”这句诗描绘了山林间骑士们行进的情景,他们的心情充满了忧愁,因为战争让一切变得荒凉。同时,陡峭的岩壁上传来了哀嚎的猿声,让人感到厌倦。 “陇树遥连边塞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七绝。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仙台微雨及新秋,竹溆凉风恋旧游。 “仙台”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道观或寺院。“微雨”指的是细雨,通常在秋天会有细雨。“新秋”指的是秋季刚刚开始的阶段。“竹溆”是一种河流,可能位于山间或山谷之中,环境幽静。“凉风”指的是凉爽的风,可能是由于秋季天气变冷引起的。“旧游”指的是过去曾经游玩过的地方。整句诗的意思是:在仙台的道院里
登王孙亭望华岳 华岳遥瞻势巳雄,河流入望更无穷。 群山总出三峰下,众水同归九曲中。 绝塞衣冠通上国,行人车马入新丰。 汉家陵邑依然在,拟赋西都恐未工。 注释: 1. 华岳遥瞻势巳雄,河流入望更无穷。 - 华岳遥瞻势已雄,指的是站在高处远眺华山(即华岳)时,看到其雄伟壮观的景象。 - 河流入望更无穷,表示从华山望去,河流的流向和延伸是无尽的。 2. 群山总出三峰下,众水同归九曲中。 -
舟至临清大风晦冥闻过客言谷亭盗贼之势甚剧感而赋此 闻说王师北出燕,山东群盗故依然。 沙城风起尘如雾,泽国春阴水作烟。 过客尽传烽火警,行人愁度谷亭船。 平原太守今谁是,慷慨多惭石二千。 注释:诗人听说朝廷军队已经北征燕京,但山东地区仍然有很多盗贼活动。他听到有人说这些盗贼像往年一样没有平息。在沙城的风吹起尘土,就像烟雾一样弥漫在空中;在泽国的春天,阴暗的天色使得水汽蒸腾如同烟雾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可抓住全诗中关键字词来理解。“谢”:这里是辞别、告别之意;“初”:“刚刚”、“才”;“驻跸(bì)”,“驻”,留停、暂宿,“跸”是古代帝王出行时所到之处要禁止百姓行走,所以这里用一个“驻”字,写出了诗人刚到任不久就暂住下来休息,与“小憩”呼应;“丰泥”:多泥土的意思,这里用一个“丰”字,既写出了路途的泥泞,也写出了诗人对这种泥泞的无奈;“圣恩”:皇帝的恩惠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结合具体的句子内容进行分析,从诗句中找出关键字词进行解释,然后分析其情感,最后根据注释和译文进行赏析。本题要求考生对“送别王临安”逐句释义,并结合注释和译文分析诗人的情感。“春风五马出江城”,春风和煦,五匹马奔驰出江城,这是在送别的场景。“绣臆金腰刺史荣”,刺史身着绣有花纹的衣带(臆),腰间佩有黄金腰带,这是形容刺史的身份尊贵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了解和理解。首先要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依据选项的内容,结合诗句的意思,根据各项表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进行辨析、推断。同时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情感。此题注意重点字词“南都”“幽玄”“声名”“金张荐”等的理解。 【答案】 译文: 昔日我也曾参加南都文社聚会,常常与朋友讨论诗书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最后鉴赏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此题的考点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语言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诗歌的标题、注释提示、诗歌的意象形象、诗歌的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题中要求分析这首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