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名世
诗句 1. 画网巾先生传 2. 当四营之既溃也,杨名高、王之纲复追破之,死逃略尽 3. 而败将有愿降者,率兵受招抚于邵武。行至朱口 4. 一卒独不肯前,伸项谓其伍曰:“杀我!杀我!” 5. 其伍难之。乃奋袂裂眦,抽刃相拟曰:“不杀我者,今当杀汝!” 6. 其伍乃挥涕斩之,埋其骨而去 7. 揭重熙、傅鼎铨先后被获,不屈死 8. 张自盛、曹大镐等后就缚于泸溪山中 译文 1.
这首诗描述了秦淮河上的余叟,他擅长弹琵琶,因为精通此道,不远千里从外省请到一位琵琶高手来教。余叟日夜苦练,终于成为南中第一手。然而,他倾尽家产学琵琶,以至于无法维持生计,最后在街头卖艺乞讨,最终饿死在秦淮河畔。诗人用余叟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作品,指出文章的成败与琵琶的成败不同,文章的成功可以使人们摆脱贫困,而琵琶的失败却只能带来死亡。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是高尚的,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牺牲生命
盲者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之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为盲也。夫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
盲者说 有一个人无法回答。他间或来到我家,我听到这话感到很奇怪,就说:“古代的盲人和瞽者受教于人,盲人学习《诗》和《易》,瞽者学习箴戒,瞍人学习赋颂,朦昧的人学习诵读,像晋朝的师旷、郑国的师慧一样。这盲人是不同于这些人的吗?”记下他的话说,希望看到它的人能感到惭愧。 注释: ①瞽(gǔ) :古时指视力不好的人。 ②史(shǐ):掌管文献典籍的人。 ③师:教导。 ④瞽者:盲人。 ⑤箴(zhēn)
诗句释义 - “距乐清六十里”:乐清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沿海。这句描述了诗人出发的起点乐清,与芙蓉村之间的距离为六十里。 - “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芙蓉村依傍着大海,地势险峻,背靠高山,面向大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芙蓉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 - “余以岁辛巳四月三十日”:这里的“余”指的是作者自己,辛巳年是农历的年份,辛巳年四月三十日则是指作者出发的日期
诗句释义 1 游大龙湫记:这行诗是题目,表明作者要记述的是关于“大龙湫”的游记。 2.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这句话说明大龙湫所在之处距离某个地方有数里之遥。 3. 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这里指出在更远的地方还有一处名为“上龙湫”的地方,水流从高处飞泄而下。 4. 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描述了上龙湫的规模,也有数百丈高,其瀑布与大龙湫相似。 5. 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提到过去曾有白云环绕
醉乡记 昔众尝至一乡陬,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力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 注释: 1. 醉乡(zuì xiāng):一种比喻,指一种理想状态,人们在这里可以完全放松自己,忘却烦恼。 2. 颓然靡然:形容人的状态非常颓废,无力的样子。 3. 昏昏冥冥:形容人的思维或意识模糊不清。 4.
注释:谪向尘寰,病未痊愈。同班仙侣,近如何?语君,与友人对话。弈罢,棋局结束。朝天,前往朝廷或皇宫。为谢狂生,感谢狂生,指谢安。罚已多,被罚的次数已经很多了。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流放期间。诗人在烂柯山石壁上题写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幽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其中“弈罢”,即围棋比赛结束后,表示两人对弈完毕,意谓友人即将离去,因此有谢意
【注释】 烂柯山:又名烂柯岭,在今浙江衢州西南。石壁:指洞天山。一局中间:比喻人世短暂。仙人:传说中得道成仙的人。何复:又怎样?前生:前世。 【赏析】 《题烂柯山石壁》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通过“采樵者”对烂柯山的探访和对仙人的询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首句写“采樵者”偶然到访洞天山,二句写“采樵者”在山中参禅悟道,三句写“采樵者”向山中仙人提问,四句写“采樵者”回到人间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者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