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余以岁辛巳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盖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蒙蒙,形状顿异。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诗句释义

  • “距乐清六十里”:乐清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沿海。这句描述了诗人出发的起点乐清,与芙蓉村之间的距离为六十里。
  • “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芙蓉村依傍着大海,地势险峻,背靠高山,面向大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芙蓉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
  • “余以岁辛巳四月三十日”:这里的“余”指的是作者自己,辛巳年是农历的年份,辛巳年四月三十日则是指作者出发的日期。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的旅行开始时间。

译文

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余于辛巳年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盖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蒙蒙,形状顿异。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赏析

《游大龙湫记》是清代戴名世的作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龙湫的自然美景和独特魅力。文章开篇就描绘了芙蓉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中。

文章通过对燕尾泉、锦溪的描述,展示了水流从高处跌落形成瀑布的壮观景象。特别是对剪刀峰和天柱峰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山峰的形状,还通过水流的变化展现了瀑布的动态美。

文章通过对大龙湫的深入描写,展现了瀑布的气势和形态变化。从春到冬,瀑布的景色各有特点,展现了瀑布随季节变化的美。此外,文章中还提到了观者站在潭外观赏瀑布的情景,以及大风袭来时瀑布的变化,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动感。

《游大龙湫记》是一篇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文章。它不仅展现了大龙湫的自然景观,还通过细致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