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俨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1. 先输出诗句。 2. 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3. 在必要的地方加上注释。 4. 最后附上赏析。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入官已不为身谋,壮岁声名动冕旒。” 【注释】: - "入官":进入官府,即进入朝廷为官。 - "已不为身谋":已经不为自身考虑(或说不再为个人利益打算)。 - "壮岁":年轻的时候。 - "声名":名声和名誉。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锡所作,其内容如下: 壮岁才名已不羁,儒冠误子亦多时。 从知照乘珠难售,方信千钧弩独迟。 夜雨青灯愁客梦,秋风泽国动乡思。 何年挟策重来此,折取蟾宫第一枝。 注释: 1. 壮岁:年轻的岁月。才名:才华和名声。不羁:不受拘束,自由奔放。儒冠误子:用儒生帽子比喻自己的理想或抱负被束缚住了。亦多时:很长时间了。 2. 从知:懂得、知道。照乘珠:指代明珠。难售:难以售出。方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种桃直待三千岁”,是说种桃树要等到三千秋才成熟,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明陈少卿母亲年高德劭,长寿无疆。“屈指才过九十年”,说明陈少卿母九十华诞之日已经不远了。这两句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赞美陈少卿的母亲不仅长寿,而且德高望重,令人敬仰。 “嫁日旧衣何太窄”
诗句:龚黄卓鲁是何人,千载令人仰后尘。 译文:龚黄和卓鲁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他们千年来被人们仰慕和敬仰。 注释:龚黄和卓鲁指的是古代贤能之士,他们的品质和才能被后人传颂。千载令人仰后尘表示这些人的品德和才能历经千年仍被世人所敬仰。宁拙催科书下考表示宁愿自己不擅长,也要完成考试任务,不追求捷径。莫由捷径问通津表示不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公门似水谁嫌简表示官府的大门像流水一样宽广
译文 东白的文章曾经很有声望,金滕的国史刚刚写成。 南都命令下达新承宠爱,九月秋高开始启程。 铃索不愁深夜警戒,官衔犹带北门清。 石头城外秦淮口,一片轻帆挂月明。 注释 1. 东白: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与张学士同为文人雅士。 2. 文章:这里指的是白居易的诗作才华,他以诗歌著称于世。 3. 金縢国史:金縢指的是封存的玉玺,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吴俨的《齐鲁观风送熊绣衣》:百里孤城海岱中,鹭车随处问民风。东看蜃气朝成市,西望天门暮倚空。仲父冢前春草绿,齐桓祠下野花红。如何今日营丘里,村社人多拜盖公。 赏析: 吴俨在这首诗中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齐鲁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社会风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诗中不仅展现了齐鲁大地的自然美景,更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绘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少年不作探花郎,老去功名心更忙。 - 注释:年轻时不愿意成为状元(探花),但年老时对功名的渴望却越来越强烈。 - 翻译:年轻时我不愿成为探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功名的追求变得更加迫切。 2. 白发穷愁多夜雨,青云得隽已斜阳。 - 注释:岁月流逝留下白发和无尽的忧愁,希望在晚年能成功。 - 翻译:白发与忧虑相伴,期待着晚年能有所成就;然而,成功的时刻已经接近黄昏。
诗句释义: 1. 《送守溪乃兄世隐东归》——这首诗是诗人对哥哥守溪离开并返回的祝福和送别。 2. 难弟归来兄亦归——这里的“难弟”指的是诗人自己,因为他觉得哥哥像自己的弟弟一样难以离开家乡。 3. 高堂齐著老莱衣——这里的高堂指的是家中,老莱衣是古代的一种儿童服饰,这里用来象征哥哥的年幼和需要照顾的形象。 4. 洞庭金橘霜前熟——洞庭湖位于今天的湖南省,金橘(橘子)在秋天成熟
注释 1. 学士归来扫墓田:指的是学者在完成学业、取得学位后,返回家乡进行祭祀活动。 2. 天风特为舞松杉:风在这里象征自然的律动和力量,松杉则是自然界中的代表元素,此处暗示诗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鸣。 3. 盐梅久待调商鼎:这里可能暗指诗人的学问或才华长时间被等待和期待,如同盐梅被放在炉火中慢慢加热直至完全溶解。 4. 版筑犹思在傅岩:版筑是一种建筑技术,傅岩则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象征
【注释】 湘流:指湘江。曲折:弯曲。绕:环绕。长沙:今湖南省省会。王母宅: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居所,在华山。葛洪:东晋时著名道士葛玄的儿子葛洪,曾隐居罗浮山炼丹。青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指仙人。浮觞:古人用玉杯盛酒,浮在水面上饮酒,泛指游宴。紫霞:形容天边云彩的色彩。彩衣:五彩衣服。彩衣千里外,指诗人远去的家乡。楚山:指湖南境内的洞庭湖一带的山。时:时常。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