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奉敕江南仅两年,蜚声已达冕旒前。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江南任职仅仅两年时间,但已经名声远扬,达到了皇帝面前的意思。 2. 何人为补中丞缺,此日还将旧政传。这里的“中丞”是指古代的中央官署,负责监察百官。诗人询问谁能够填补这个空缺,并希望他能够传承和继续执行过去的政策。 3. 贪贿吏惊先解绶,弄兵人散欲耕田。这句描述了贪官污吏被揭露后惊恐地辞去职务
【注释】次:第二。赏牡丹韵:是咏牡丹诗的首句韵脚,属律诗格式,每两句为一联。浅红深绿:指牡丹的颜色,红色代表富贵,绿色象征生机。种自洛阳城里乞:意思是说这株牡丹是从洛阳城内的百姓中借来的。长庆年问: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公元821年至824年。国色无敌:指花的颜色非常出众,无人能比。殿:装饰的意思。碧金棱:指牡丹花上黄色的花萼,即花瓣边缘的黄色部分,俗称“金边”。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清河”为题,描绘出一幅宁静、恬淡的山村风光图,抒发了对闲适生活的无限向往。“风静云开天日晴,草平沙软小舆轻”,写景抒情,渲染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气氛。“风静云开”是说天气晴朗,没有风,也没有雪。“草平沙软”则说明天气很温暖,春暖花开,绿草如茵。“蒙茸虚有狐裘在”,这里用典,意在表明作者自己身处山林,却仍想追求官场生活,而这种欲望只能成为泡影
【注释】 ①送邦彦学士先生: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送别邦彦学士时所作。邦彦是诗人的朋友,当时任翰林院编修、集贤校理。 ②散地偏于懒性便:指散地(闲散之地)上的自己(作者),性情懒散。 ③我来君去思悠然:我到京城来见您,离开以后您离去,使我思念之情悠然而生。 ④出门是处成三昧:到处走都是禅家所说的“三昧”境地。 ⑤视日何人记八砖:看太阳的人是谁呢?八砖,即《楞严经》所云:“如来藏中,有八砖许土
注释: 1. 萧萧风木:形容树木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这里用来描绘祠堂前荒凉的景象。古祠:古老的祠堂。 2. 千载英灵:指千百年来的英灵,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凛然:形容英灵的威严、庄重。 3. 锐意一言:形容言辞犀利,能够直击要害。悟主:理解君主。 4. 寒蝉抱树:形容蝉在树上鸣叫,声音凄厉,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化:指蝉化为蝴蝶。未肯还:不愿意回到树枝上。 5. 溪涧绝无蘋藻在:形容溪水清澈见底
沙河道中次周检讨韵 微风无力可飞沙,天气如春自可嘉。 勒马问途将几里,入门留客是谁家。 叉鱼滩浅冰初合,射雉林深日渐斜。 遥望万山环拱处,六陵尚有五云遮。 译文: 微风吹过,却无法吹走沙漠中的黄沙,这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是如此美好。 停下来询问道路还有多远,进入家门时,发现原来是哪位客人的家? 叉鱼滩上水浅冰刚结,阳光从树梢间透下来渐渐西斜。 遥望四周,群山环绕的景象十分壮观
【注释】 朝阳门:京城的正南门。春明:京城的正南门。别远:离别之远。两京:指长安与东都洛阳,当时洛阳为陪都。东观:官署名。《汉官仪》载:“光武帝建武元年(25),诏立东观,以校诸经传。”后遂有东汉东观大学士之称。北扉:指北门,是皇宫的门户。白鹭洲: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冬,送别被贬谪出京的邦彦学士。全诗四句,每句七字。第一句写景
西望泰陵恭赋 北斗杓西是泰陵,小臣瞻拜泪填膺。 功高尧舜曾无忝,道在诗书可并称。 遏密岂知闻四海,太平何必见三登。 词林老宿心思竭,欲绘乾坤恨未能。 注释:北斗星的杓指向西边,那便是泰陵。我作为一个小臣,仰望着泰陵,泪水填满了我的胸膛。我的功劳虽然很高,但与尧舜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我的志向和道德却可以与诗书相媲美。我听说朝廷正在停止歌舞宴乐,但我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在这个太平盛世
``` 长镵不用斸蒿莱数月浑无一客来。 带雨初移庭下竹,试花又见腊前梅。 月明松径随山转,岸仄柴门逐水开。 莫道白云飞不去,有心长护读书台。 注释: - “长镵”是指一种长柄的农具,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无需用它去锄草。 - 整句“数月浑无一客来”意味着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家中并没有客人来访。 - “带雨”指的是下雨时的情景。 - “试花又见腊前梅”中的“试花”可能指观赏花朵
【注释】: 矮屋低墙草树平,百年别业喜初成。——矮小的屋子,低矮的墙壁,绿油油的草丛和树木铺满院子,这是主人经过辛苦努力而建起的家产,终于建成了。 满头白发犹忘老,对面青山不记名。——尽管已白发苍苍,但仍然没有忘记曾经的艰辛岁月,面对眼前的青山,仿佛与它毫无关系。 行路喜逢田父骂,出门怪有野人迎。——在路上偶遇一个农夫正在责骂他的主人,出门时却意外地遇到了一个野人。 春禽何与农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