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 博陆祠:在今河南荥阳西北。 墓雨空原上,秋风博陆祠。 墓:坟墓。博陆:博陆树,这里泛指高大树木。 神火出:指从神祠中燃起的火把或香烟。潮打女墙迟:潮水拍打着城墙上的女墙。潮水涨得很慢。 蚩吻:神话传说中一种神兽,其嘴像鸟,头有触角。 渔人洗旧碑:指渔人在清洗着破旧的碑文。 鸡豚荒栅内,谁识客题诗。 鸡豚:指家禽家畜。 【赏析】 《雨过博陆祠》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秋天来到荥阳,看到博陆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夜坐十首》。这是第八句:“幽斋频剪烛,注易对襌公。箬笠千山熟,蒲团万事空。” 注释: - 幽斋:指诗人隐居之处,幽静的书房。 - 频剪烛:多次剪烛照明,表示深夜苦读。 - 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一部占卜书。 - 襌公:佛教中的菩萨。 - 箬笠:一种用竹片编成的帽子。 - 千山熟:形容山路遥远,经过无数山峰。 - 蒲团:一种佛教中供人打坐修行用的草垫子。 - 士品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解答此类试题,要审清题型,如本题是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最后再回到原诗,看自己是否理解到位。 第一问:此诗的标题为“夜坐”,全诗描写了作者夜晚独坐时所见到的景象,并结合注释和译文来分析诗人的情感。第二问:此诗首联“摇摇疏楮白,月竟小窗圆”写景生动传神,颔联写等待下雨,用竹量雨,以木煮泉,颈联描绘梅花与花气
【注解】: 摊书当散步(摊开书本,如同散步),捉火坐凉天(点上火把,坐着在凉爽的夜晚)。 读史难平愤(读史书,难以平息心中的愤慨),蒐诗为减眠(收集诗歌,减少睡眠时间)。 无人如古寺(没有比寺庙更静的地方),百感若残年(各种感触就像晚年一样)。 卧对萤明灭(躺下对着萤火虫的光忽明忽暗),灯花更不然(灯火摇曳,更加不像话)。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夜坐读书时的感受。首联“摊书当散步,捉火坐凉天
【注释】博陆祠:即太白山。太白,山名。渔灯供:指供奉的鱼烛。林瓜:祭品。奠:祭祀。故侯:旧友或故人。上阶墙鼠狎(xiá):上台阶时,老鼠相互戏弄。海风愁:海风萧瑟,令人发愁。泰翁仲:太白山之神。鬼督邮:《史记·酷吏列传》载:“张汤为侍御史,知右内史韩安国有声而重之,及为御史大夫后,门诸送迎,燕私甚盛,轻贱儒士。汤乃告丞相李蔡,请封人为田叔,田叔,齐中辩士也,贤而好读书,汤荐之,使典属国
【注释】 供:指枕头,这里形容枕着。东堂:指东边的厅堂。 客踪:客人的踪迹。 匣剑眠千日:指宝剑长年不拔,放在匣子里。 窗鸡立五更:指听到公鸡在天明时打鸣。 【赏析】 此诗为诗人罢官归乡后隐居于东山所作。全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闲适生活。首句“何事供高枕”,点出“供”字,表明诗人归隐山林后,不再与官场纠缠,可以安心高枕而卧了。第二句“东堂古竹声”,写屋外古竹发出的声音。第三句“客踪苔渐减”
【注释】 阁望:登高望远。小阁清秋美,延山一面开——在秋天的小楼上观赏美景,山的一边展开来。良朋矜索句,邻竹上衔杯——好朋友互相鼓励,吟诗作对,邻家竹影摇曳,似乎有人在上面举杯相邀。榻与云同宿,阑邀月远来——我的卧榻与云彩同住一宿;栏杆邀请明月远远地前来。客衣荷气杂,知到水亭隈——客人身上带着荷花的气息,知道到了水边的亭子旁边。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作者在小楼上眺望远方的景色
【注释】 莳菊四首: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以《菊》为题写的诗,共四首,此是其二。莳:移植、栽培。 老圃秋容淡:秋天里,园圃里的菊花颜色淡黄。圃:种菜的地。 霜黄压短篱:菊花被霜打过了,颜色变黄,压在矮矮的篱笆上。 买山:把山买来。栽乱石:把一些乱石栽植到山上。 浇月剪丛枝:晚上用月光来剪去丛生的枝叶。 香入孤根细:菊花的香气渗入孤零零的根部。 天留晚节奇:天空给了它奇特的晚节。 萧条:凄凉、冷落
过绮里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荒凉之地见到高士名迹的感慨与怀念。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解释: 1. 荒邑留墟落,犹传高士名: 这句诗描绘了一片荒凉的景象,但依然能够听到关于高士(即高尚之人)的名声。这里的“高士”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隐士或贤人,他们常常选择远离尘嚣的地方生活。 2. 晨鸡啼古桀,幽彘泣先生: 早晨的鸡啼声似乎在唤醒那些古代的贤人,而幽深之处的猪叫声则似乎在哀悼那些逝去的高士
【解析】 此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作者在幽静的僧房中,以松竹为家具,寻找僧人一起共登小楼。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宁静淡雅的山林风景画卷。 【答案】 ①松竹为家具(“家具”指山中的松树和竹子),寻僧共小楼(与僧人共同登上小楼)。②万缘初地尽:一切尘缘(名利)都已尽弃,归于空寂。③一雨百泉秋:一场秋雨过后,百泉涌出。④树影窗潜画,溪声月倒流:树的影子仿佛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