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圃秋容淡,霜黄压短篱。
买山栽乱石,浇月剪丛枝。
香入孤根细,天留晚节奇。
萧条吹野服,园绮故相宜。

【注释】

莳菊四首: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以《菊》为题写的诗,共四首,此是其二。莳:移植、栽培。

老圃秋容淡:秋天里,园圃里的菊花颜色淡黄。圃:种菜的地。

霜黄压短篱:菊花被霜打过了,颜色变黄,压在矮矮的篱笆上。

买山:把山买来。栽乱石:把一些乱石栽植到山上。

浇月剪丛枝:晚上用月光来剪去丛生的枝叶。

香入孤根细:菊花的香气渗入孤零零的根部。

天留晚节奇:天空给了它奇特的晚节。

萧条:凄凉、冷落。吹野服:指穿着朴素,不事修饰。

园绮:即园峤,晋代人。相传其居处常种菊。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765年(大历二年)秋天,时作者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当时他正在夔州的云安县隐居,与友人李鹤之相过从。这首诗描写他种植的菊花,并借以抒发自己对世事的感慨。

“老圃秋容淡,霜黄压短篱。”起句写菊花所处的环境。“老圃”,指园丁。“秋容淡”,说明菊花已经过了盛开的季节,花容显得十分憔悴而淡雅。“霜黄”点明时节,也表明菊花经受了严寒的考验。“压短篱”,说明菊花被霜打过后,花瓣萎缩,花朵变得小而短,矮小的篱笆无法容纳它们的生长。“老圃”两句写出了菊花凋零、萎谢的景象,也暗示出作者流落异乡的身世。

“买山栽乱石,浇月剪丛枝。”“买山”三句承接前二句,进一步描绘作者栽种菊花的情景。“买山”二字,表明他购买一块荒山来种植菊花,表现出他的志趣和爱好。“栽乱石”三字,写出他选择乱石作为栽植对象,显示出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乱石虽然未经雕琢,但经他精心培育,经过修剪,已形成整齐的行列,显出一种粗犷的美。“浇月剪丛枝”三字,写出他在夜晚月光下修剪菊花的情景。“浇月”二字,不仅表现了时间是在夜晚,而且还表明他是在月光之下进行修剪工作。“剪丛枝”三个字,写出了他在修剪过程中的动作,也表现出他对菊花的精心照料。

“香入孤根细,天留晚节奇。”“香入”两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述菊花的特征。“香入”二字,写出了菊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孤根细”,既写出了菊花生长的特点,同时又表明菊花是独自生长,没有依附他物。“天留晚节奇”,既赞美了菊花的顽强生命力,又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晚节”一词,既是形容菊花正值晚春季节开放,又是比喻作者晚年的处境。

“萧条吹野服,园绮故相宜。”“萧条”两句,写菊花虽经风吹雨打,仍能傲然独立,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吹野服”,即指穿得朴素无华,不事修饰。“园绮”三字,既指园峤,又借指作者自身。“故相宜”,既指菊花适合这样的环境,又表示作者自比菊花,表达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园绮”,典出《晋书·王戎传》:“尝与俗子共载,遇放牛者而问之曰:‘汝家累邪?’答曰:‘八口。’‘牛几头?’答曰:‘一犊。’戎乃叹曰:‘吾家书生,十口寒士耳。’”这里用来暗指自己处境的凄凉。

整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种植菊花的情景,以及菊花所体现出的美丽、坚韧、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