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 ①云树江潭北,烟波楚水西:意思是说,在云烟缭绕的山树之间,江边有一片烟波浩渺的楚水。②山夷战后垒,草没渡馀溪:意思是说,山夷战败后留下许多破败的战垒,草长满了渡口的溪流。③废埭留鱼笱:意思是说,废弃的堤坝上留下了用来捕鱼的竹笼。④长沙印虎蹄:意思是说,长沙王刘义欣的印章刻有虎的图案。⑤谢豹莫争啼:意思是说,请不要让谢豹为它而哀啼。⑥故林归思切:意思是说,故乡的树林让我思念之情更加深切
注释: 蒲塘:即蒲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境内。杂咏:指诗中抒发感慨、议论的诗篇。四首:指蒲亭杂咏共四首。其一:第一首。蒲亭:古县名。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境内。蒲亭杂咏:即蒲亭杂咏诗。 蒲亭杂咏四首其一 蒲塘古残驿,今日更蓬蒿。 兵火凋生齿,溪田半不毛。 江流星子断,山镇博阳高。 莫惜他乡醉,公厨有浊醪。 赏析: 这首诗是蒲亭杂咏中的一首。诗人以蒲亭为背景,通过描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诗句原文: 白水沉官道,青山绕废城。 遗民百战尽,落日几人行。 云断秋菰冷,亭空石菌生。 仆夫今病矣,愁绝爨烟横。 注释与赏析: - 白水沉官道:形容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向官道,象征着往日的繁荣和如今的荒凉对比。 - 青山绕废城:描绘城墙周围被青山环绕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 - 遗民百战尽:描述那些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百姓已经全部离去,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无奈。 - 落日几人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注意注释的添加。然后根据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意,最后进行赏析。 “抢攘干戈后,穷乡每夜惊”的意思是:战乱平定之后,穷乡僻壤常常半夜里被惊醒。抢攘,指混乱、动荡;干戈,指兵器,代指战争。穷乡僻壤,指边远贫穷的地方。“抢攘”一词,写出了战争过后百姓的生活状况,表现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同情。 “柴门虎为盗
彭湖波正急,驱马涉江浔。 沙雁先秋到,溪猿傍晚吟。 川明收霁色,云至改松阴。 谁谓寒山好,他乡思转深。 译文: 山行杂诗发湓浦出蒲亭西渡上豫章十首其一 彭湖的波浪正急速奔涌,我骑着马渡过了江边。 沙滩上雁群比秋天还早地飞来,山谷间小猿在傍晚时分鸣叫。 天空晴朗时,水面上的雾气渐渐散去,云朵飘来遮挡着松树林中的光影。 谁说寒冷的山景是美好的呢?身处异地的我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赏析:
【注释】江行杂诗渡扬子津过金陵西上湓浦共十首 其十: 经过湓浦时,看到月色皎洁。 一登上九江城,夕阳多么萧瑟。 草枯了胡马也消瘦,山更近了猿猴更清。 不要频繁地登高远眺,流落的蓬草容易使人惊骇。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湓口停留时所见到的景象和感受。首联“渡扬子津”点出题意,交代诗人此行的目的地;颔联“月”字点明时间;颈联写景,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历史典故;尾联抒情,抒发自己对当前形势的忧虑之情
【注释】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有著名的东林寺。濂溪:水名,即今天的清源河。北海碑:指东汉北海相董仲舒的碑,刻有《雨中上梁》诗。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览古之作。首句写山高,次句写山复叠,第三句写下马看碑、题诗留念,末句以秋怀易有诗作结。全诗意境开阔,情志豪迈,是一首咏叹庐山的佳作。 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有著名的东林寺。濂溪:水名,即今天的清源河。北海碑:指东汉北海相董仲舒的碑,刻有《雨中上梁》诗
《山行杂诗发湓浦出蒲亭西渡上豫章十首 其二》的诗句如下: 篮舆行复止,溪路更沿洄。 山远知江断,林昏觉雨来。 风高栗里树,秋近菊花杯。 兵火村烟绝,鸡鸣翳草莱。 注释与赏析: - “篮舆行复止”:篮舆,即篮车,一种用竹篾等编制而成的轻便车辆,用于载物或载人。行复止,表示行进中暂停。 - “溪路更沿洄”:溪路,指小河流经的道路。沿洄,顺流而下。 - “山远知江断”:山远,形容远处的山脉延伸遥远
建昌渡口僧舍雨宿 注释: - 建昌:地名,位于今中国江西省境内。 - 渡口:水路的交汇处,这里指江边的一个渡口。 - 僧舍:和尚住的地方,即寺庙。 - 雨宿:晚上下雨时在寺庙里住宿。 译文: 在建昌渡口的寺庙中过夜,夜晚的风和雨声伴随着我。 我在岔路口上行走,道路显得更加迷茫。 荒野中没有人家,只有万株竹子围绕的禅房。 幽暗的磷火照亮着佛前燃烧的香炉,饥饿的老鼠守护着僧人的床铺。
【注释】 江乡(指家乡)多岁歉:江乡,即江南地区,因水灾而歉收。岁歉,年成不好。荐秋新,秋季丰收。 所在:指地方。宁无乱:岂能没有混乱。微官:微贱之官。莫厌贫:不要嫌贫穷。掾曹同野鹤:掾曹,指官吏。野鹤,指隐士。判事只纶巾:判事,审理案件。纶巾,古代文士戴的一种头巾。 倘晤柴桑老:倘,倘若;晤,见面;柴桑,陶渊明的故里;主人,指作者。匡庐,在江西九江南,是庐山的别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