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攘干戈后,穷乡每夜惊。
柴门虎为盗,街鼓雀知更。
吏岂烦鞭扑,民今渐耦耕。
余过再相过,黄菊满江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注意注释的添加。然后根据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意,最后进行赏析。
“抢攘干戈后,穷乡每夜惊”的意思是:战乱平定之后,穷乡僻壤常常半夜里被惊醒。抢攘,指混乱、动荡;干戈,指兵器,代指战争。穷乡僻壤,指边远贫穷的地方。“抢攘”一词,写出了战争过后百姓的生活状况,表现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同情。
“柴门虎为盗,街鼓雀知更”的意思是:老虎在人家门前作案,街上的更夫用铜锣敲梆子报更天明。“柴门”是草屋的门,这里形容贫苦人家的住宅简陋破败。“虎为盗”是说老虎闯进了这户人家。“街鼓”即更夫敲击的梆子,这里形容更夫的工作非常辛苦。“雀知更”是说报晓的乌鸦知道更夫敲梆子报更天明。“柴门”指贫苦人家的住宅简陋破败。“虎为盗”是说老虎闯进了这户人家。“街鼓”是打更的人敲击的梆子,这里形容打更人工作非常辛苦。“雀知更”是说报晓的乌鸦知道更夫敲梆子报更天明。“柴门”“虎为盗”,都是写家破人亡,“街鼓”“雀知更”则是写生活艰辛。
“吏岂烦鞭扑,民今渐耦耕”的意思是:官吏哪里会去鞭打老百姓,老百姓如今已经逐渐从事农耕了。“吏”指官吏,“鞭扑”是指体罚、鞭打、拷打等。“吏”指官吏,“吏岂烦鞭扑”是说官吏们不再用鞭打拷打了。“民今”指老百姓,“民今渐耦耕”是说老百姓现在逐渐从事农耕了。
“余过再相过,黄菊满江城”的意思是:我路过此地,正好赶上他们再次聚会赏菊,满城菊花盛开,景色宜人。“余过”是说作者路过此地。“再相过”是说他们再次聚会赏菊。“黄菊”是指黄色的菊花,“江城”是泛指江边的城市或乡村地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抢攘:混乱、动荡。②穷乡:穷苦的村落。③柴门:草屋的门户。④虎为盗:比喻作恶多端,残害人民。⑤街鼓:更夫用竹竿敲打的声音。⑥鞭扑:体罚、鞭打、拷打等。⑦耦耕:两个人共同耕作。⑧过:拜访。⑨菊:菊花。⑩江城:泛指江边的城市或乡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