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 吴趋:即“吴趋”,吴地的街巷。 津亭:渡口旁的亭子,这里借指吴趋里的渡口。 石湖:太湖的别名,在苏州西南。 清歌:歌声清亮悦耳。 微雨:细雨。 弦月:月亮如钩。 西去客:指远离故乡的人。 鹃:一种鸟类,其叫声凄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代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秋天从苏州返回扬州途中所作。首句“舟行杂诗十首自就李出吴关抵扬子津”表明这是一首纪游之作。第二句“旧日吴趋里
【译文】 早船停泊在新丰市,停下船桨问酒家。 闲门中飞过黄色的蝴蝶,阴沟里戏耍着红色的蛇。 空井星垂野地,枯田穗吐花。 雩龙正怜悯默默无声的旱情,赤日偃平沙。 【注释】 1. 杂诗:指作者在旅途中所写的一些诗作。 2. 李、吴:地名,李即现在的江苏南京市,吴即今天的江苏苏州市。 3. 杨子津:古渡口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境内。 4. 黄蝶:黄蝶即黄雀。 5. 朱蛇:指红尾黑身的大蚯蚓
注释: 羁旅之心难以诉说,幽深的心事向谁倾诉? 苍蝇在小罐中盘旋,老虎在小罐中缠绕,小罐被水浸得湿透;蜘蛛从网中下到钓丝上,垂钓的人正等着它。 水波荡漾着即将落下的太阳,花儿惋惜疲倦的游人。 无奈今夜我梦见故国,醒来后还是故国的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出使吴地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幽事”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
解析: 诗句释义: 1. 一棹破烟水,千山历翠微。 - 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景画卷。"一棹"指的是一叶小舟,"破烟水"形容江面上烟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美。"千山历翠微"则描述了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行走在一片翠绿之中。 2. 风轻洲蝶下,帆缓岸花飞。 - 这句描绘了江上和岸边的生动场景。"风轻"意味着风轻柔,适合蝴蝶飞舞,"洲蝶下"描绘了蝴蝶在水面上的轻盈姿态
寒波生水末,秋色满林皋。 入夹江流怒,维舟月影高。 蘋分鱼避艇,岸侧柳横篙。 取次开行箧,新飙上缊袍。 注释: 1. 寒波生水末:寒风吹起的波浪拍打着江边的水面。 2. 秋色满林皋:秋天的色彩覆盖了树林和山岗。 3. 入夹江流怒:江水流进两岸夹击的地方。 4. 维舟月影高:月亮的影子映照在船上。 5. 蘋分鱼避艇:因为风浪,水中的浮萍被吹散。 6. 岸侧柳横篙:岸边的柳树横在船的旁边。 7.
【解析】 “昨夜津亭月,离家巳再弦”:昨晚在渡江的亭子里看到月亮,已经离家两度。 “远沽京口酒,重上石头船”:到京口去买酒,又登上石城的船。 “秋浦红衣冷,清商白苎妍”:秋天的江水是红色的,而那船上的人穿着白色的苎麻做的衣裳,显得更加艳丽。 “当年佳丽地,歌舞自山川”:从前是歌舞升平的地方,如今只有山川依旧。 【答案】 “昨夜津亭月,离家巳再弦”:昨天晚上在渡江的亭子里看到月亮,已经离家两度。
【注释】 战垒:指古战场上的营垒。 受降:接受投降。 □:通“扑”,击。 高鸟:指高飞远翔的鸟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扬州时所作,描写了扬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风貌。首联描绘了扬州的地理位置,颔联描写了扬州的江景,颈联描绘了扬州的历史和文化,尾联表达了对扬州历史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下马看幽碣,匡庐大麓西。" - 释义: 下了马去看那些隐藏在深山中的墓碑。这里的“碣”指的是古代的墓碑或石碑。 - 注释: 匡庐(即庐山,位于江西省),大麓(意为高峻的山麓)。 - 译文: 在庐山的深处,我下马来欣赏那些隐蔽在山林中的墓碑。 2. "樵人知禁采,有道自留题。" - 释义: 砍柴的人知道不能随意砍伐树木,所以会留下标记以示尊重。 - 注释: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江村多聚落,八口一渔船”,写诗人在江边所见。“江村多聚落,八口一渔船”的意思是说,江边的乡村,人口多,聚居在一起;一家有七八人,靠一条小船为生。“芦苇环扉户”,“环”字用得妙,既写出了芦苇密布,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熟悉和亲切。“鱼租给酒钱”是说渔民的生计。“浮家黄雀浦”,指随水漂泊,寄身于长江中的渔夫们的生活。“浮家”是说他们随处漂泊不定
【注释】: ①云树江潭北,烟波楚水西:意思是说,在云烟缭绕的山树之间,江边有一片烟波浩渺的楚水。②山夷战后垒,草没渡馀溪:意思是说,山夷战败后留下许多破败的战垒,草长满了渡口的溪流。③废埭留鱼笱:意思是说,废弃的堤坝上留下了用来捕鱼的竹笼。④长沙印虎蹄:意思是说,长沙王刘义欣的印章刻有虎的图案。⑤谢豹莫争啼:意思是说,请不要让谢豹为它而哀啼。⑥故林归思切:意思是说,故乡的树林让我思念之情更加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