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诗句释义 1 欢酌尽残夜,钟声到晓闻。:在欢乐的夜晚饮酒直到天明,直到晨钟响起才听到。这里的“欢酌”可能是指宴会或聚会,而“钟声到晓闻”则描绘了时间流逝至清晨,钟声悠扬地传来的情景。 2. 稀音孤白雪,旧友隔青云。:稀疏的声音如同孤高的雪花,旧友相隔如在青云之上。这里“稀音”指稀少的声音或寂寞的感觉,而“孤白雪”形容声音的清冷和孤独,“旧友”则是对过去亲密朋友的回忆和思念
【注释】 延晚色:指傍晚的景色。林坰:原指树林和田野,泛指山林。潮:指观潮。涛者:即“观者”,观看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于八月十八日雨后观潮,触景生情,遂写下此诗。诗中写了登高远望所见的景物,抒发了观潮时的感受。全诗写得清丽自然,意境深远。 首联“高城延晚色,野眺俯林坰。”是说登上高楼远眺,只见黄昏时分,晚霞映红了整个城市,而远处的山林在夕阳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幽静美丽。
晚泊吴江三首 其二 薄暮垂虹上,青山步屧前。洞庭寒白日,笠泽覆高天。战垒栖闲鹭,菱歌媚远川。谁怜吴地客,空泛五湖船。 注释与译文解读: - 诗句解析: 1. “薄暮垂虹上”:描述在傍晚时分,垂虹桥映入眼帘的景象。 2. “青山步屧前”:描绘站在青山脚下行走的情景。 3. “洞庭寒白日”:洞庭湖在寒冷的白天下显得尤为壮观。 4. “笠泽覆高天”:指笠泽覆盖着高高的蓝天。 5. “战垒栖闲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海边的景色,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感慨融为一体。 我们看到“小市连鱼步,孤城傍水开”。这里的“小市”指的是海边的集市,“连鱼步”则形容了集市上的繁忙景象。而“孤城”则是指海边的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傍水开”则形容了这座孤城临水而建的奇特景象。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出了对人生、历史和命运的思考。
【注释】 1. 病起:因病初愈。遣怀:抒发胸臆,排遣情怀。十二首:指杜甫《病后过王十七徐家石庄》诗中的十二首七古。 2. 其三:指这首诗的第三句。 3. 一卧掩高阁:因病卧床不起,将床盖起来遮住窗户,避人入内。 4. 无人扫径苔:没人打扫门前小道上的青苔。 5. 书床山雀下:在书桌上摆放着一张小木桌,上面放着几本书。窗外有几只小鸟在树枝上跳跃。 6. 药砌海棠开
戍火侵渔岸,沙凫狎小舟。 【注释】:戍,指驻防;火,烽火;侵,侵犯。这句说,在江边驻军的烽火照到岸边,把渔船也烧着了。沙凫,水鸟。小舟,小船。句意:驻军在江边燃起的烽火映红了水面,一群群野鸭嬉戏于江边的小舟上。 昔年经战地,残月照寒流。 【注释】:经战地,曾经经历过战争的地方。这句说,从前我曾在这个地方经历过战争(指安史之乱)。残月,即上弦月,指月亮已经快要落到西山了。寒流,冷清的流水。句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首先,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是赏析的基础;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卧病春将半”,春分时节,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但诗人却卧病不愈,身体虚弱,心情抑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和对身体健康的担忧之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苦闷。 “空斋午未开”,诗人在病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午后,终于迎来了春日的阳光
【注释】 1. 吴钜(jù):作者自称,字巨手。 2. 小筑:即小斋。 3. 泾上:指泾水之滨。 4. 回文:一种文字游戏,将一个汉字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读与原来的方向正好相反。 5. 心印:佛教语,意谓内心所悟的真谛。 6. 阑曲花深处:阑,同“廊”,曲曲折折的廊道;深处,指庭院中幽远之处。 7. 窗明月到先:窗前明亮的月光先照进屋内。 8. 维摩(wēi mó):梵语名,音译作“摩那”
诗句解释: 1. 包坟三百树,树树是梅花。 - 描述周围被梅树覆盖的坟墓,每一个坟墓都种满了梅花。 2. 携杖乘春日,提壶坐浅沙。 - 携带着拐杖去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坐在沙滩上品味美酒。 3. 香流溪脉乱,寒照帽檐斜。 - 梅花香气随风四溢,溪边的小路因寒冷而变得曲折不定,帽子上的阴影随着寒冷的天气斜斜下垂。 4. 遥问青帘下,村醪可更赊。 - 向远处招手,询问哪家酒馆提供更好的酒水。 译文
【注释】蒹葭:芦苇 画图:《太平御览》卷七九五引《吴地记》:“菰叶似芭蕉,长四五尺,阔八九分。每至秋熟,有黄白色,如人爪甲,名菰。”菰叶可食,也可制伞。 丛菊少:指菊花盛开时不多。 平望: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太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云帆:船帆像浮云一样飘动。 沙鸟:沙滩上栖息的鸥鸟。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水国江南的美景图。前二句写景。首句写远景,点明诗人泊舟的地方是水乡;第二句则写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