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
注释: 1. 赁百梁桥南杨氏屋:租住位于百梁桥南面的杨氏房屋。 2. 移家寓居杂述十三章:这是一首名为《杂述十三章》的作品,作者在诗中记录了自己搬迁到新居后的所见所感。 3. 其十一:这是第11章,即这首诗的第十一节。 4. 睡醒闻乱叶:醒来时听到树叶被风吹得乱糟糟的声音。 5. 犹道是哀笳:还以为是悲哀的胡笳声。 6. 起拓西窗坐:起身走到西边的窗户前坐下。拓,指推开、拉开的意思。 7.
【注释】 遣:送。中横河:地名,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避乱处:指暂时避难的地方。 弱蓬:比喻微贱的官宦或地位卑下的士人。 眷属:亲属。同命:同命运的人。 江湖:泛指水边或水中。馀:剩下。 橡栗:橡子和栗子,泛指干粮。 志短:志趣不广。逐:追随、追逐。鹪鹩(yáo liáo):《诗经》中有一篇叫《鸱鸮》,是说鸱鸮筑巢于桑榆间,它的幼鸟“鸱枭”。这里用它来比喻自己。 但得:只求得到。 【赏析】
闻夷兵将攻镇海舍弟坤自家来郡寓 空烟呼万鸦,单舸渡桃花。 无恙邀天福,陈餐便夕加。 危床拥孤烛,静思逼繁笳。 启阁更东望,乱山横暗沙。 注释: 闻夷兵将攻镇海舍弟坤自家来郡寓 ——听说夷人的军队将要攻打镇海,我弟弟坤在家时来到我所在的郡城。 空烟呼万鸦,单舸渡桃花 ——在空旷的烟雾中,成千上万的乌鸦飞起,一只孤单的小船渡过了桃花盛开的河面。 无恙邀天福,陈餐便夕加 ——没有受到伤害
【注释】 1.百梁桥:地名。 2.杨氏屋:指诗人的家。 3.亡命辈:逃亡的人。 4.托迹:托身依附。 5.相依:相互依靠。 6.诛茅:盖房时用茅草,诛(zhuó)茅就是用火烧茅。 7.馈芋(guì ài):给人家送食。芋是芋头,筐是用竹条或树枝编成的盛物器具。 8.南山豹:山中的豹,比喻隐居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移居杂述中所写的第十三章。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居处和生活,抒发自己不愿随波逐流
【诗句】 漏壁待牵萝,深门好踏莎。 放愁资野阔,遣寂仗邻多。 选草看编席,梳棕效织梭。 安居无外警,永矢硕人薖。 【译文】 在漏壁上悬挂的藤萝正在生长,深深的门里可以踩到青苔。 让我把忧愁寄托给广阔的田野,借助邻居们的热闹来排遣心中的寂静。 挑选草料来编织席子,模仿织布的动作来梳理棕榈。 安心居住不用担心外界的干扰,永远像硕果累累的人那样坚定。 【赏析】
【注释】西成桥:在四川省广元市,是古时通往四川的大道。舍弟:兄弟中年纪比自己小而排行在后的哥哥。曷(hu)为:为什么,为何?但言:只是说……脱阱:逃脱困境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写送弟赴蜀途中所作七律诗。诗人在送别之时,情意绵绵,对弟寄以厚望,劝他勿悲勿忧。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平淡,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首联“所见已如斯,尔行还何为?”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担忧之情。诗人看到弟弟已经平安无事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江紧千岩束,居穷万事违。 - “江紧”可能是指水流急促,形容水势浩大。“千岩束”意味着周围的山岩被水流束住,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湍急。“居穷”表示生活艰难,而“万事违”则表达了由于贫困而无法享受或追求其他事物。 2. 风云新态变,踪迹故人稀。 - “风云新态变”指的是天气和形势的变化无常,暗示着世事多变,不可预测。“踪迹故人稀”表达了与过去朋友联系减少
【注释】 百梁桥:位于今江西南昌市东。 杨氏屋:指杨姓人家的房屋。 杂述十三章:即《杂说》十三篇,为西汉刘向所著。 客有携樵斧,行吟过涧来。 客人带着柴和斧头,边走边吟,从山涧经过。 入山乘未夕,顾我若相猜。 进入山林时天色已晚,回头看着我,好像在猜忌什么。 桕(jiù)老深红堕,烟荒暗翠埋。 枫树老了,深红色的叶子掉落了;烟雾荒芜,暗淡的绿色被掩埋。 何当借君手,趁势刈蒿莱。
【解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人借题抒发自己迁居的感慨。首联“逼人来至此,定数亦难论”点明诗人因迫于无奈而被迫搬家的境遇;颔联“已觉谋都拙,空夸舌尚存”写诗人自认在搬迁之际,自己的智谋不足,只是口头上还在夸耀自己;颈联“身愁腐草木,业未惯鸡豚”写诗人因迁居而产生的忧愁,并感叹自己还没有掌握养家糊口的技能(“鸡豚”泛指家禽家畜);尾联“我愧东篱叟,名淹道自尊”表明自己惭愧于陶渊明
【译文】: 昨晚梦到城南的小巷,我的居所树木不青。月色清冷苔藓自闭,夜深人静虫鸣断声。探问音信联系亲友,生死存亡一半不明。远远地看到孤雁飞过,愁雾笼罩重溟一片。 【赏析】: 《赁百梁桥南杨氏屋移家寓居杂述十三章 其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联写梦境,二、三两联写现实,末联写远望之景。此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幽美,情感细腻深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