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野
怀王澄伯卧病 落红寒食渐纷纷,强自携尊对夕曛。春到马卿偏卧病,径开羊仲正离群。林风几处邀歌扇,花雨千家扑舞裙。何事与君俱伏枕,莺声唤友不堪闻。 译文: 落红满地的清明时节渐渐飘零着,我独自提壶饮酒对着夕阳余晖。春天到来,马卿偏偏卧病不起,羊仲却正离开群体。树林中吹来的风似乎在邀请我挥动歌扇,天空下洒下的花雨仿佛在冲刷着我那被舞蹈裙摆拂乱的头发。为何要与你一样都躺在枕头上休息
《冬日田家》是唐代大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农村的宁静生活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腊月江村霜雪凝,蓬蒿零落绕垂藤。 - 注释: 在腊月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江村被霜雪覆盖,蓬蒿(即芦苇)也显得零乱凋零,缠绕在垂藤上。 - 赏析: 这句诗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季江边的乡村景象。霜雪和蓬蒿、垂藤等自然物象的搭配
注释 1. 柬(biān):向,给。 2. 东篱:篱笆东边的菜园。 3. 散发:放开衣襟,散开头发,表示悠闲自在的样子。 4. 郊原:指郊外的原野。 5. 林深如在青山里:树林茂密,好像在青山之中一样。 6. 忘却君家住对门:忘记了你家住在我的对门。 赏析 这是一首写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描绘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图。 首句“风雨朝来罢灌园”,描述了早晨风雨过后
春日小斋 社日方过花正肥,闲庭亦自长苔衣。 柴扉暂启元无事,恐有梁间燕子归。 注释: 1. 诗题中的“斋”是书房、书斋的意思。 2. 春社节刚过,正是花开时节,花儿长得格外肥美。 3. 庭院中也生长着苔藓,仿佛披上了一层绿色的衣裳。 4. 柴门暂时打开,家中没有什么事情。 5. 担心燕子飞回家来,因为燕子喜欢停在屋檐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春日景象。首联“社日方过花正肥
斜塘招星甫 新芋肥鸡菊正黄,君来定拟醉千觞。 田家村巷都相似,须识门前两绿杨。 注释:斜塘的星星已经点亮了夜空。新摘的芋头肥嫩可口,烤鸡的香气扑鼻而来,金黄色的菊花也盛开了。你的到来一定让我非常高兴,我一定会和你喝掉一干杯的美酒。田家的村庄小巷都很相似,但一定要认识门前那两棵绿色的杨柳,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故事。 译文:斜塘的星辰已经点亮了夜空。新摘的芋头肥嫩可口,烤鸡的香气扑鼻而来,菊花也盛开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皎皎合欢扇,郎持赠所欢。 - 皎皎:明亮、清澈的意思。 - 合欢扇:一种用合欢草制成的扇子,常用来形容情侣间的礼物或象征亲密。 - 郎持赠所欢:男子拿着合欢扇赠送给心爱的女子。 2. 本欲图亲近,翻掩桃花颜。 - 图亲近:希望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 掩桃花颜:掩盖(或者说遮盖)自己的情感,不让所爱之人看到自己真实的情感。 译文如下: 团扇郎 明亮的合欢扇
注释: 1. 塞上风高猎马稀:边塞的风很大,天气晴朗,但猎马很少。 2. 天山六月雪花飞:天山在六月里也会飘落雪花。 3. 闺人不解征人苦:闺中的女子不理解远征的人的辛苦。 4. 直到隆冬始寄衣:直到冬天才寄来衣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征人思乡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塞外风大、雪多的景象,以及征人和闺中人的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注释:惊心,惊讶。芳草,指春草。上河桥,即清明桥。推窗,打开窗户。厨下,厨房。从来,从以前到现在。烟火少,烟雾少。不知,不知道。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日风俗的小诗。诗人在雨后推窗看柳条时,被眼前的景色所感动,从而感叹时间的变化。他想到以前厨房烟雾很少,而现在却烟雾弥漫,不知道今天是清明节。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注释】: 寄书曲:即“寄内曲”或“闺情曲”,古代一种描写妇女思念远方亲人的诗体。 行人促家信:行人指丈夫,促即催促,家信是家书。 把笔倚前轩:把笔,拿着笔;前轩,前面的窗子。 书札经姑手:书札指书信,姑即妻子;手,这里指亲手写的信。 闲情不敢言:闲情,闲散的心情;言,说出来。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中女主人公在丈夫离家远去以后,常常独自倚窗凝想,盼望着丈夫早日归来。但是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进行具体分析。“一瓢将一杖”一句中,“将”“带”是动词;“瓢”为名词;“杖”为名词。“随地掩柴扉”,意思是说随时把家门掩上,即随时随地准备回家。“课仆磨长剑”,意思是说教仆人磨好利剑;“教儿制短衣”,意思是说教儿子做短袄。“诗留闲寺遍”,意思是说把诗写在寺庙的墙壁上到处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