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
【解析】 此诗为《遗善堂》的序。作者以“君不见”开头,直抒胸臆,点明题旨,指出世人只看重财富,不注重德行,并列举历史上几个因财富而忽视道德修养的例子加以说明。诗人通过举例论证,表达了自己重德行、轻财利的人生态度及观点,抒发了对世道人心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深沉,是一篇很有感染力的议论散文。 【答案】 “君不见”,表示感叹,引出下文。 “遗子韦侯只一经,相门出相那在金满籯”,意思是说
【注释】: 猎犬(zhòu quǎn)已为兔死烹,犹向汉俎分杯羹。 猎狗已经为被猎杀的兔子准备着烹饪的食物,仍然在汉代的筵席上分享着美味的肉汤。 脚靴手板(fú bǎo shǒu bǎn)冻欲裂,尚立唐阶没膝雪。 脚上的靴子和手掌都已经冻裂,但依然站立在唐朝的台阶上,脚下铺满了积雪。 三寸舌为帝者师,终比赤松见事迟。 我的舌头只有三寸长,但却是帝王的老师,最终不如传说中的赤松子见识深远。
诗句翻译与赏析 第一句:相将去采秋江莲,青房戢戢实且圆。 - 翻译:我们一同前往采摘秋天里的荷花,它们绿色的房顶紧凑而饱满。 - 注释:“相将”意味着一起行动,“青房戢戢”形容荷叶紧凑,颜色是青的,“戢戢”是密集的样子,“实且圆”则说明荷花已经成熟。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天荷塘景象,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季节的特点和自然界的美。 第二句:倒靫收菂亦可喜,春笋未剥空流涎。 - 翻译
《苴履》是宋朝诗人李俊民的作品。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 待诏门前东郭趾: - 译文:在待诏门前,我看见有人穿着像东郭先生一样的布鞋。 - 注释:待诏,等待诏令的官员。东郭先生,古代寓言中的一个人物,常被用来指代隐居或不问世事的人。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待诏门前偶遇一位与世隔绝的人物,通过“待诏”与“东郭先生”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 蓝关路上仙人迹: -
注释: 君不见子幼自劳羔日烹,何如命驾季鹰吴中煮莼羹。 又不见姜侯设鲙凿冰裂,何如徒步拾遗长镵黄独雪。 幸遇南来董炼师,说似壶天日月迟。 谪仙之游乃非谪,长安市上斗酒百篇诗。 蒲轮休指商山路,得到白云采芝处。 诸生待揖隆准翁,马上未遑事庠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和秦彦容的韵时所作,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一句“君不见子幼自劳羔日烹,何如命驾季鹰吴中煮莼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根据诗句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应该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诗人。 我们来看第一句:“谷因辟后厌鼎烹”。这里的“谷因辟后”指的是山谷被开辟后的景象,而“厌鼎烹”则是指厌倦了烹饪的过程。整句诗的意思是,山谷被开辟后,人们不再需要用鼎烹煮食物,反而觉得厌烦。 第二句:“那在丘嫂轑釜羹”。这句诗中的“丘嫂”可能是指一个乡村妇女,而“轑釜羹”则是形容她做饭的情景。整句诗的意思是
辽漆水郡王降虎 秋风渐高秋草衰,空山校猎千骑围。 突然有物势□猛,万里侯相食肉肥。 横行妥尾不畏逐,挟□似有百步威。 当时扈从懦于鼠,虽欲下车人其非。 将军一奋跃身出,气雄志勇捷若飞。 攘臂搏虎虎负去,须臾□皮擒虎归。 北方锐儿皆好武,无愧疋马及短衣。 声名赫赫耀前古,却笑冯妇胆力微。 胙田命氏报恩异,至今漆水生光辉。 君不见射石李广一箭亦可喜,死不封侯知者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赏析能力。考生应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的意境特点、思想感情、手法和结构等方面进行赏析。 1. 茂陵:汉文帝刘启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市西北的茂陵山。文园客:指贾谊,西汉辞赋家,曾为梁孝王门客。“流传”二句:意谓贾谊的诗文已传到千载之后,但后人仍像渴饮江海一般地争相传诵,却不知其诗文中蕴含着深沉的忧国之情。“病渴”:形容对诗文的渴望。“自嫌”:自我感觉不够好,有不足之处
以下是对《姚子昂画马》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雄姿卓立开天骨: - 注释:马的姿态非常雄伟,仿佛是天生的。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马的雄壮姿态,如同天生的一般,展现了马的高贵与威严。 2. 腾踏万里如神速: - 注释:马奔腾时的动作迅速无比,如同神一般。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马奔跑时的快速和迅猛,给人一种速度与力量的震撼感。 3. 可怜不遇九方皋: - 注释:可惜的是
和秦彦容韵 其一 李俊民 养贤列鼎手自烹,燮调元化和如羹。马蹄一蹙燕地裂,毡裘尚拂阴山雪。 将军表请愿出师,壮士挥戈惟恐迟。武成才试二三策,黍离已见闵周诗。 纵横门外豺狼路,我老此身无著处。君不见平淮十万兵,犹向襄阳守朱序。 注释 - 养贤列鼎:比喻治理国家需有德有才之人。 - 燮调元化:调和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 阴山雪:形容北方严寒景象。 - 将军:指古代将领或军事家。 - 武成